南宫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是商家
南宫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。前两天,一位住在南宫的朋友跟我闲聊,说起他用微信“附近的人”功能,总刷到一些头像看起来不太一般的账号。他挠着头问我:“你说,这些南宫微信附近的人,我怎么一眼看过去,就感觉对方是卖东西的呢?”
我笑了笑,这还真不是他一个人的感觉。其实啊,这里面有不少门道,普通人多看几次,心里基本就有个谱了。首先,最直观的就是头像和昵称。你想啊,一个正常的个人用户,头像要么是自己的照片,要么是风景、宠物之类的。但如果你看到的头像是非常醒目的产物图,或者直接就是店铺招牌,昵称干脆就是“齿齿建材”、“齿齿水果批发”这种,那目的性就太强了,几乎是把“我是商家”写在脸上了。这可以说是最基础的辨别方式了。
除了头像和昵称,签名栏也是个重灾区。我们普通人的签名,可能是一句心情,一段歌词,或者干脆空着。但商家的签名栏,那简直就是个免费广告位。里面常常塞满了经营项目、联系电话,或者“欢迎新老顾客惠顾”这类非常商务的用语。你想想,一个真正想交朋友的人,会把这些商业信息作为自己的第一介绍吗?大概率是不会的。
那我们再往深里想想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是商家,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点,就在于互动。当你主动打招呼后,对方的回应速度和处理方式,能立刻让你感觉出不同。普通用户可能会回一句“你好”,或者问问你是哪位。但商家呢?他们往往回复极快,开场白非常标准化,叁句话之内就会引导到他的产物或者服务上,沟通效率极高,但少了点“人味儿”。这种对话节奏,跟朋友间的闲聊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当然,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对方的相册封面或者朋友圈。虽然我们还没加好友,看不到具体内容,但有时相册封面图本身就是一张巨大的广告。而朋友圈入口,如果显示有多张明显是宣传物料的图片,那也基本可以断定对方的商业属性了。这些外在的展示,就像商店的橱窗,不知不觉就在向你传递信息。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,难道用这个功能的就全是商家吗?那倒也不是。只是说,商家因为有其明确的推广需求,所以他们会把每一个细节都工具化,从而显得特别突出。而我们大部分普通用户,使用这个功能相对来说更随意,目的性没那么强,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就自然得多。这种“自然”和“刻意”之间的微妙差别,看多了自然就能体会。
所以啊,下次你再打开“附近的人”,不妨多留意一下这几个地方:头像和昵称是否过于商业化,签名栏是不是像个广告牌,互动起来是不是直奔主题。综合这几点来看,心里基本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。网络社交嘛,多一份观察,就多一分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