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交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。前两天在菜市场买菜,听见几个家长凑在一块儿唠嗑,说的就是古交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。当时我心里还犯嘀咕:现在的小孩打个电话都能花五百块?这得聊些什么啊?
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是这么回事。隔壁楼老张家的孩子小磊,上周偷偷用他爸手机给同学打电话,从晚上八点一直聊到十一点。等老张收到话费短信都懵了——整整扣了五百多的话费。老张气得直接冲到孩子房间,可看着孩子抱着手机睡得正香,又舍不得真动手。
电话那头到底在聊什么
我特意去找老张聊了聊。他说小磊平时挺内向的,在学校话不多,可一打起电话就没完没了。“你说这孩子是不是谈恋爱了?”老张皱着眉头,“可我问了一圈,对方也是个男生,俩人就聊游戏、聊动漫,有时候还讨论数学题。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。那会儿家里装个座机都得排队等,打电话都得掐着表。现在倒好,智能手机往孩子手里一塞,流量、话费跟流水似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这些初中生压力也确实大。小磊后来跟我说:“叔叔,我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。白天在学校要装乖学生,回家还得写作业到半夜,有时候觉得特别闷。”
其实仔细想想,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这事儿,表面上看着是孩子不懂事乱花钱,可背后是不是藏着别的问题?现在的孩子,看起来啥都不缺,可心里话都跟谁说去?
这事儿在小区里传开后,有意思的是,不少家长都开始检查自家孩子的话费账单。结果还真发现好几个类似的情况。李姐家上初二的闺女,这个月话费也飙到了叁百多。问她跟谁聊这么久,孩子低着头不吭声。后来才支支吾吾地说,是在跟外地转学走的闺蜜诉苦。
我琢磨着,这事儿不能全怪孩子。咱们大人忙工作、忙应酬,回到家累得话都不想说。孩子找不着人倾诉,可不就得找同学煲电话粥么?不过话说回来,五百块钱对普通家庭来说,确实不是个小数目。
老张后来想了个法子。他跟小磊约定,每周留出两个晚上的“专属聊天时间”,父子俩啥也不干,就坐在沙发上随便聊。刚开始还挺尴尬的,后来慢慢地,小磊的话匣子就打开了。从学校趣事到成长烦恼,啥都愿意跟他爸说。
最近再遇见老张,他乐呵呵地说小磊这个月话费降到了一百以内。“其实孩子要的很简单,就是有人愿意认真听他们说话。”老张这么跟我说的时候,脸上带着点感慨。
说到底,古交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事儿,乍看是个教育问题,细想其实挺让人心疼的。现在的孩子,物质上啥都不缺,可精神上说不定比我们那会儿还孤独。他们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多的零花钱,而是更多的陪伴和理解。
这事儿给我的启发挺大的。有时候我们在意话费花了多少钱,却忘了问问孩子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。也许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,咱们可以先放下责备,试着去听听孩子的心里话。毕竟,成长的路上,有人愿意倾听,比什么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