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津门胡同中的百元情缘
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那天我蹲在劝业场后头那条窄胡同里吃熟梨糕,就听见两个大妈在胡同口扯闲篇。
"要说张奶奶家那闺女,前阵子不是跟个小伙子好上了么?"穿蓝布衫的大妈压低声音,"就在咱这巷子里头认识的,听说俩人第一次约会,那小子浑身上下就摸出两百块钱。"
我本来要走的,听见这话又把步子收了回来。这年头,两百块钱在天津卫能干啥?买两套煎饼果子还得挑薄脆多的那家。
巷子里的烟火人生
您还别说,这天津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真不是咱们想的那种寒酸事儿。那小伙子后来我见过一面,是在巷子口的修车摊前。他蹲在那儿给姑娘修自行车,满手都是黑乎乎的机油。姑娘就站在旁边,举着把小扇子给他扇风。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说的是晚上去西北角吃嘎巴菜,还是去滨江道逛夜市。
那姑娘忽然就笑了,说记得他第一次请客,全身上下就掏出来两百块。小伙子挠挠头,机油蹭到了额头上。"那会儿刚交完房租,确实穷得叮当响。咱俩在巷子口那家砂锅店,点了两份酸菜白肉,才花了六十八。"
您听听,这天津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愣是让这俩人过出了滋味。他们没去什么高档餐厅,就在咱这胡同深处,找着了一家开了二十年的老店。墙上糊的报纸都泛黄了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砂锅端上来还咕嘟咕嘟冒着泡。
后来我才知道,那顿六十八块的晚饭,剩下的钱小伙子全给姑娘买了条丝巾。就在胡同里那家"老郝杂货铺"买的,叁十五块,印着淡粉色的玉兰花。
百元情缘的日常
这津门胡同中的百元情缘,说起来还真不是个别现象。我有个发小,去年刚结婚,小两口就住在老城厢的胡同平房里。他们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精细——早晨去早市买叁块钱的豆浆,五块钱的果子;晚上下班回家,顺路在巷子口称半斤小李家的酱牛肉。
发小媳妇儿常跟我说,他们谈恋爱那会儿最常干的事,就是周末骑共享单车逛五大道。饿了就在民园体育场旁边的小巷子里,找家小店吃顿午饭。俩人五十块钱能吃得很舒服,剩下的钱还能看场特价电影。
这津门胡同中的百元情缘,说到底就是咱普通老百姓的日子。没有轰轰烈烈,但在巷子深处的烟火气里,慢慢地熬出了味道。就像海河边上那些老房子,外表看着朴素,里头却装着几代人的故事。
前两天我又在胡同里碰见那对小情侣了。他们还在那儿修车,不过这回修的是辆二手婴儿车。小伙子手上还是沾着机油,姑娘站在旁边,肚子已经微微隆起来了。她手里攥着那条粉玉兰丝巾,在初夏的风里轻轻飘着。
您说这天津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怎么就让人看着这么暖和呢?或许是因为,真正的感情从来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装饰。它就藏在巷子深处的砂锅店里,藏在叁十五块的丝巾上,藏在两个人并肩走过的每一条胡同中。
斜阳照在青砖墙上,把那对年轻夫妇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他们推着修好的婴儿车,慢慢消失在巷子拐角。远处传来叫卖熟梨糕的吆喝声,还有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响声。这条老胡同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故事,而今天,不过是又一个平凡却温暖的午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