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州学生品茶上课,校园茶艺课堂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5:45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办公室里飘着龙井的豆香味,李老师刚把新到的茶叶罐搁在讲台上,几个学生就好奇地凑了过来。"这节实践课咱们换个花样。"她笑着揭开青瓷罐,嫩绿的叶片让同学们发出小声惊叹。在山东滕州这所中学里,把茶具搬进教室可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
高二(3)班的窗台上常年摆着几盆茉莉,每逢谷雨前后,学生们会带着自家炒制的茶叶来交流。校园西北角的实践基地还种着叁十多株茶树,从采摘到杀青,整套工序孩子们都能上手试试。教导主任王老师说,这门课刚开始只是劳技课的补充,没想到慢慢成了最受欢迎的校本课程。

当茶香飘进教室

“第一次端着茶海走上讲台时,台下鸦雀无声。”李老师回忆道,“有个男生小声嘀咕:‘该不会要改行开茶馆吧?’”谁知当温热的茶汤注入品茗杯,孩子们的眼神都亮了。他们发现原来茶叶不止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,每片叶子都藏着山水气息。

最让老师们意外的是,看似安静的校园茶艺课堂体验反而激活了学生们的表达欲。平时语文课发言会脸红的学习委员小陈,在介绍家乡峄城石榴茶时竟滔滔不绝;几个总爱在课后溜去小卖部买奶茶的女生,现在会围在一起比较紫砂壶与瓷壶的冲泡区别。

生物老师趁机讲解茶树的光合作用,历史老师带来宋代点茶的资料,连英语课都加入了茶文化专有名词的教学。茶杯里荡漾的,早已不只是几片茶叶。

从烫壶温杯到人生滋味

初叁的小赵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茶艺展示时的紧张:“水壶比想象中沉,手腕抖得厉害。”但在反复练习中,他慢慢体会到老师说的“动静相宜”——注水要稳,出汤要快,就像解数学题既要谨慎又需果断。这种独特的滕州学生品茶上课模式,正在悄悄改变着孩子们。

家长们的态度也从疑惑转为支持。张女士发现女儿最近泡茶时会主动给爷爷奶奶先奉茶,书桌上还多了本《茶经》注释本。“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课离生活很远,现在看孩子边烧水边背英语单词,倒显得特别自在。”

茶艺社的指导老师刘师傅是本地有名的评茶师,他常对学生们说:“喝茶不必讲究排场,但要懂得欣赏。”这话似乎说进了孩子们心里。上学期校园文化节,茶艺社的同学用本地山泉水冲泡秋茶,邀请路过的师生随意品尝。那天飘着细雨,临时搭的茶席前却排起了队。

教育研究者孙教授认为,这种融合地方特色的实践课程,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能触动人。他在观察报告中写道:“当孩子们亲手转动闻香杯,透过氤氲水汽观察叶底时,那种专注与好奇,正是教育最珍贵的瞬间。”

暮春的实践课上,几个学生正在记录茶树新梢的生长情况。他们发现向阳处的叶片更厚实,而背阴处的茶芽更鲜嫩。这个意外的发现让生物老师临时调整了教案,带着同学们讨论起微气候对植物的影响。茶杯依旧冒着热气,但飘散的早已不仅是茶香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