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鸭山初中生一小时50元,家教一小时五十元辅导
最近在家长群里看到个挺热闹的话题——双鸭山有个初中生做家教,明码标价一小时50元。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天楼下王阿姨念叨,她家孩子请的大学生家教,一小时也要这个数。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初中生当家教,我心里直打鼓。这年纪自己还是学生呢,能教得好吗?可转念一想,我侄女去年初叁,经常给同桌讲数学题,后来那孩子成绩从六十多分提到八十多。这么看,初中生家教还真可能有点门道。
价格背后的学问
咱先琢磨琢磨这个价位。现在随便一杯奶茶都要二叁十,五十块一小时请个家教,在双鸭山这样的城市算是挺实在的。大学生家教普遍要七八十,培训机构更贵,动辄上百。这么一比,初中生家教这个价格确实接地气。
我邻居家孩子试过这种家教,反馈挺有意思。他说学姐讲题特别容易懂,因为刚经历过小中考,哪些是重点、容易在哪儿卡壳,都门儿清。就像让刚学会骑车的人教骑车,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不过话说回来,家教这个事儿不能光看价格。有的孩子需要系统辅导,那就得找专业老师;要是就某个知识点需要开窍,找个过来人点拨几下,可能效果反而更好。
现在双鸭山不少家长开始接受这种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形式。毕竟孩子们思维方式接近,讲题时用的都是同龄人能听懂的话术,这点确实比成年人有优势。
我认识个初二男孩,之前英语老是及格线徘徊。后来班里英语课代表每周抽两小时带他,也不讲什么高深语法,就是一块儿读课文、背单词,两个月后居然考了八十多分。这孩子现在逢人就说:“原来英语可以这么学!”
当然啦,初中生做家教也有局限性。比如教学经验不足,知识体系可能不够完整。但反过来说,他们时间灵活,收费亲民,而且特别有同理心——这都是他们的加分项。
记得我小时候,院里高年级的哥哥经常在石桌上教我们做作业。那时候没什么家教概念,就是孩子之间互相帮忙。现在这种双鸭山初中生一小时50元的模式,倒有点像传统邻里互助的现代升级版。
选择家教这事儿,关键还是得看孩子实际情况。有些孩子需要的是学习伙伴,有些需要专业指导。就像选鞋子,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。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想法,毕竟最后坐在书桌前的是他们。
最近在菜市场碰到个阿姨,她说给女儿请了个高二学生辅导物理,效果出乎意料。那学姐会把复杂的电路图编成小故事,女儿记得特别牢。看来啊,好老师不见得非得是科班出身,能把道理讲明白才是真本事。
说到双鸭山初中生家教这个现象,我倒觉得挺暖心的。孩子们在帮助同伴的同时,自己也巩固了知识,还培养了责任感。被辅导的孩子卸下了对学习的畏惧,教人的孩子收获了成就感,这笔五十块的交易,价值远不止如此。
教育本来就是双向的过程。有时候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,未必非要顶着光环。就像我认识的那个小家教,她妈妈说自从开始辅导别人,自己闺女写作业都认真多了,说是“不能误人子弟”。你看,这岂不是双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