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品茶课程工作室,安康茶艺研习工作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17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城南老街时,总会闻到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。那香气是从一扇木门里飘出来的,门匾上写着"安康品茶课程工作室"。说来也巧,我有个朋友去年在这里学过茶艺,现在居然能闭着眼分辨出龙井的炒青火候了。

推开工作室的木门,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。外头车马喧嚣,里头却只听得见煮水声和轻声细语。墙上挂着炭笔画制的茶山图,博古架上错落摆着各式茶具,最惹眼的是一把养得莹润的朱泥小壶。

从一片树叶开始的故事

工作室的主人陈老师是个有意思的人。他泡茶时总爱说,咱们喝的哪里是茶呀,分明是一片树叶的前世今生。他随手抓起一撮茶叶,放在白瓷盘里让我们细看:"你看这铁观音,绿叶镶红边,像不像舞者的裙摆?"

记得第一次上课,他让我们用盖碗泡龙井。我手忙脚乱地注水,水柱冲得太猛,茶叶在碗里打转。陈老师笑着摇头:"别把茶叶当敌人,要像对待刚睡醒的朋友。"他示范时,手腕轻轻一转,水流顺着碗壁滑入,茶叶果真缓缓舒展,像在跳一支慢舞。

这里的学习很特别,不讲究死记硬背。有次新来的学员问要不要背茶经,陈老师摆摆手:"先学会用舌头喝茶,再用脑子喝茶。"他更看重让大家亲身感受——用手掌感受壶温,用鼻尖捕捉香气,甚至让我们摸摸不同年份的普洱饼茶,感受时光在茶叶上留下的痕迹。

茶香里的光阴

周末的茶会最有意思。上个月的主题是"四季乌龙",从春茶喝到冬片。喝到冬片时,有位茶友突然说:"这茶汤里有阳光的味道。"陈老师眼睛一亮,拿出同一茶山的春秋两季茶叶,让我们对比着喝。真是神奇,春茶鲜灵得像山泉,秋茶却醇厚如蜜糖。

茶具的选择也藏着学问。记得我第一次用紫砂壶泡熟普,总觉得茶汤不够透亮。后来换了景德镇的白瓷盖碗,同样的茶叶,居然泡出了琥珀般的光泽。陈老师说这是"器为茶之父"的道理,不同的茶要配上合适的器具,就像给人搭配衣服一样。

最近工作室新到了些云南古树茶,陈老师特意安排我们品尝。揭开盖碗的瞬间,花香蜜香扑鼻而来,茶汤在嘴里打转时,仿佛能感受到云南高原的阳光和雾气。有学员打趣说,这算是"舌尖上的旅行"了。

说来也怪,在这里待久了,不仅喝茶的功夫见长,连性子都慢了下来。以前总觉得泡茶麻烦,现在反而享受起备器、煮水、温杯这一套流程。每个步骤都让人静心,像是在完成一个小小的仪式。

窗外梧桐叶落了厚厚一层,茶室里却始终暖意融融。炭炉上坐着铁壶,水将沸未沸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茶友们陆续到来,各自找位置坐下,不需要过多寒暄,只是静静等着第一道茶汤。这种默契,大概就是茶香熏陶出来的吧。

安康茶艺研习工作室的课程还在继续,每期都有新面孔加入。有位退休的老先生说,他来这里不为学技艺,就想找个能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。确实,当茶香升起时,忙碌的生活似乎也跟着舒缓下来。茶汤入口的瞬间,所有的喧嚣都化作了喉间的甘甜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