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邻近区域俗称炮楼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53:05 来源:原创内容

北票大学城西侧那片红砖楼,每次路过都让人觉得挺有意思。这些五六层的老建筑立在街边,方方正正的,窗户排列得像蜂窝似的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听到有人管这儿叫炮楼,我还愣了一下。

住在隔壁小区的张大爷是我常碰见的熟人。那天看他提着鸟笼溜达,我凑过去问了句:“您知道为啥大家都叫这儿炮楼吗?”老爷子笑呵呵地指着那些楼房:“你看那模样,像不像以前电影里的炮楼?当年这片可是头一批盖的楼房,在周围平房里显得特别扎眼。”这说法挺生动,我琢磨着确实有几分道理。

炮楼区的日常光景

早晨七点多,炮楼区就开始热闹起来。楼下早点摊冒着热气,学生们揉着惺忪睡眼排队买煎饼。快递小哥扯着嗓子喊人取件,声音在楼与楼之间回荡。这些红砖建筑虽然外观朴素,里头却装着无数年轻人的生活。

我常去3号楼下的那家理发店,老板小王边剪头发边跟我唠嗑:“在这炮楼区开店五年,学生娃换了一茬又一茬。有些毕业了还会专门回来,说想念咱们这儿的烟火气。”他手上推子不停,“其实这些楼冬暖夏凉,除了旧点,住着挺舒坦。”

傍晚时分最有意思。阳台挂满各色衣服,像万国旗似的。有的窗户飘出炒菜香味,有的传来吉他声,还有打游戏的喊叫声。这些声音混在一起,反而让人觉得特别真实。炮楼区就是这样,虽然外表统一,里头却藏着千百种不同的日子。

去年冬天,我帮学弟在炮楼区找房子。顶楼有个单间,房东阿姨特别热情:“别看咱们这叫炮楼,位置多方便啊!下楼就是超市,过条街就是学校侧门。”她推开窗户,“你看,晚上还能看见教学楼的灯光。”

称呼背后的温度

时间久了,我发现炮楼这个叫法早就没了贬义。学生们在群里约饭:“晚上炮楼区烧烤摊见”;外卖地址直接写“炮楼区5号楼”;就连校门口保安指路都说:“顺着这条路走到炮楼区右拐”。

上个月碰见几个毕业生回来拍照,就站在那些红砖楼前比剪刀手。其中一个姑娘说:“得跟咱们的炮楼合个影,住了四年呢。”她那语气,分明带着点儿舍不得。

现在每次路过炮楼区,我都会多看几眼。这些被戏称为炮楼的建筑,早就成了大学记忆里绕不开的地标。它们或许不如新校区光鲜亮丽,却用最朴实的方式,承载了一代代学生的青春岁月。

或许再过些年,等这些老楼真的拆了,现在开玩笑说“住炮楼”的孩子们,也会在某天突然想起:那个夏天,风扇吱呀作响的午后,窗外卖西瓜的叫卖声,还有隔壁飘来的泡面香味。这些琐碎的日常,都封存在那个被叫做炮楼的地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