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乡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萍乡男子偏爱的幽深胡同
萍乡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。你要是问当地人为什么总爱往那些窄窄的巷子里钻,他们大概会眯着眼笑,然后慢悠悠点根烟说:"这你就不懂咯。"
记得去年夏天,我跟着老陈穿过八一街后面的巷子。那巷子窄得两人并肩走都嫌挤,墙角的青苔长得厚实,几株野草从砖缝里探出头。老陈突然在一扇木门前停下,伸手推开虚掩的门,里头豁然是个小院,几位老师傅正守着几口大锅炒菜。辣椒的香气混着米酒的醇厚,瞬间把人裹得严实。"这是我们的小天地,"老陈给我递了杯温热的米酒,"外头那些大马路走着没味儿。"
巷子里的烟火人间
往深里走,你会发现这些巷子藏着不少老手艺。修鞋的张师傅在巷口摆了叁十年摊,他总说:"现在年轻人买鞋坏了就扔,我们那会儿可是要穿到补不了才舍得换。"他的手艺是跟父亲学的,那把磨得发亮的锥子在他手里转得飞快。再往里的裁缝铺,老周能准确说出每个老主顾的腰围变化,"老李这两年发福了,裤腰得放两指宽。"
这些萍乡男子偏爱的幽深胡同,说到底是个熟人社会。傍晚时分最能感受到这种氛围:下班回来的男人们不急着回家,先在巷口杂货店门口站会儿,聊聊今天厂里的事,或者看看别人下棋。谁家做了霉豆腐,准会挨家挨户送一小碟;谁的孩子考上大学,整条巷子都要热闹好几天。
说到吃,那就更有讲究了。巷子深处的那些小馆子,通常连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,可你要是能找到,算你有口福。老刘家的炒粉,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,豆芽脆生,米粉弹牙。他媳妇每天清早去市场挑最新鲜的小河鱼,用自家晒的辣椒干烧出来,那味道,大饭店还真做不出来。几个老主顾围坐在矮桌前,就着一盘炒螺蛳能喝掉半箱啤酒。
这些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去年巷口装了路灯,年轻人给老师傅们弄了微信支付,但那份人情味倒是一直留着。老陈的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回来了,在巷子尾开了家文创小店,把萍乡的傩面具做成现代工艺品。老爷子起初直摇头,后来看见儿子真把生意做起来了,倒也偷偷乐呵。
有天傍晚,我看见老陈和他儿子并肩坐在巷口的石阶上。父亲指着对面老屋顶上的瓦片说:"那是我小时候爬上去捡球的地方。"儿子笑着接话:"现在这片的房租都涨了。"两代人,看到的是一条巷子的不同侧面,但那份归属感却是相通的。
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子啊,就像老树盘根,把萍乡男人们的寻常日子都织在了一起。清晨的自行车铃声,午后的麻将声,傍晚炒菜的滋啦声,这些都是巷子的呼吸。你说它旧吧,它确实旧;你说它窄吧,它确实窄。可偏偏就是这样看似普通的地方,装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