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怎么找品茶的地方,成都品茶去处如何寻
成都怎么找品茶的地方
早上八点半,青羊宫附近的老巷子已经飘起茶香。穿着背心的大爷拎着保温杯,不紧不慢走向常去的茶馆。这种画面在成都太常见了,可刚搬来的朋友总会问我:成都怎么找品茶的地方啊?其实答案就藏在街头巷尾。
记得刚工作时,我也为找茶馆犯过愁。有次跟着导航找到家网红店,结果发现就是个拍照打卡点,连茶叶都泡得敷衍。后来学乖了,专挑居民楼附近的茶馆。你说奇怪不?那些连招牌都褪色的老茶馆,反而能喝到正宗的茉莉花茶。
要说成都品茶去处如何寻,我总结了个笨办法——看叁轮车。但凡早上能看到叁轮车扎堆的巷子,往里走准能找到茶馆。这些地方通常摆着竹椅,茶客们用盖碗喝茶,旁边还放着暖水瓶。老板见生面孔进来,会主动问:“喝花茶还是素茶?”
去年带外地朋友体验成都茶文化,特意去了人民公园。结果他指着鹤鸣茶社里打麻将的人群愣住:“这是茶馆还是棋牌室?”我笑着解释,在成都,喝茶从来不是件严肃的事。你可以安静品茶,也可以边打牌边聊天,这就是成都的包容。
有回去叁圣乡找茶馆,误打误进个农家院子。老板娘正在炒青,看见我们就招呼尝鲜茶。那杯茶带着锅焙的烟火气,跟商场里买的完全两样。自那以后我明白了,找茶馆不能光看装修,得看茶是否接地气。
现在年轻人找茶馆有了新招数。我表妹就爱在小红书搜“社区茶馆”,还真找到几家藏在菜市场旁边的宝藏店铺。她说这些店虽然没网红装修,但茶叶都是老板亲自去产地选的,价格也实在。
前两天路过宽窄巷子,发现连连锁茶饮店都开始做盖碗奶茶了。这倒提醒我,成都的茶文化在变也在不变。变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那种悠闲自在的劲儿。就像我常去的那家茶馆,虽然增加了外卖服务,但老师傅还是坚持用长嘴铜壶冲泡。
最近发现个规律:学校周边的茶馆往往性价比高。川大望江校区后门就有几家,学生们常带着笔记本去那儿写论文。花二十块钱能坐一下午,偶尔还能听见邻桌老教授讨论茶经。
其实成都品茶去处如何寻,关键要突破思维定式。谁说茶馆非得是古色古香的?我在高新区的共享办公空间里,就见过把茶吧台做得特别专业的。创始人说,他们想让年轻人用咖啡的价格喝到好茶。
冬天最适合去老茶馆。推开木门,暖气混着茶香扑面而来,玻璃窗上蒙着水雾。这时候点杯沱茶,看茶叶在杯里慢慢舒展,什么烦恼都随着热气飘走了。这种体验,星级酒店的大堂吧永远给不了。
有回到城西拜访茶艺师,她告诉我个选茶馆的窍门:看茶具损耗程度。经常更换的说明客流大,但过于崭新的可能缺少烟火气。那些杯沿带着恰到好处使用痕迹的,往往藏着最地道的成都味。
最近朋友在温江开了间茶室,居然把蜀绣和茶道结合起来了。看着她手把手教客人辨认茶叶形态,忽然觉得成都怎么找品茶的地方这个问题,答案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彩。或许某天,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角落遇见令人惊喜的茶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