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河喝茶上课群,河边茶聚学习小组
那天下班路过纳河,看到河边的长椅上坐着几个人,手里捧着茶杯,膝盖上摊着书本,远远看着像在开茶话会。走近才发现他们在讨论问题,有人翻着笔记本讲得头头是道,旁边的大叔还拿着树枝在泥地上写写画画。这场景让我想起大学图书馆,却又比图书馆多了几分烟火气。
后来才知道这是"纳河喝茶上课群"的日常活动。组织者小陈在河畔开了间茶馆,起初只是几个熟客凑在一起看书,后来慢慢发展成固定的学习小组。他说:"在河边学习特别容易静心,茶水润喉,清风拂面,比关在房间里强多了。"
茶香里的知识时光
每周叁晚上,河边茶聚学习小组都会准时出现。成员们自带茶叶和点心,轮流担任主讲人。上个月老李讲紫砂壶鉴赏,这周小王分享短视频剪辑技巧,下次可能轮到退休教师张阿姨教养生操。有个程序员每次都会抱着笔记本电脑过来,边喝茶边改代码,遇到难题就向邻座的数学老师请教。
我参加过他们一次茶会,那天讨论的是《红楼梦》里的茶文化。大家围坐在石桌旁,手里捧着不同材质的茶杯——玻璃杯里绿茶清透,陶杯里红茶醇厚。讲到"栊翠庵品茶"那段,负责主讲的历史系学生突然停下来,指着河面说:"你们看,现在这情景,倒有点像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。"确实,暮色中的纳河波光粼粼,对岸灯火渐次亮起,我们这群人像穿越时空的茶客,在茶香里品味着跨越时空的智慧。
这种学习方式最妙的是不给人压力。记不住所有内容没关系,理解有偏差也没人笑话。上次有个小姑娘讲心理学知识时卡壳了,大家反而安慰她:"先喝口茶慢慢说。"这种轻松的氛围,让很多害怕在正式场合发言的人都能畅所欲言。
河边茶聚学习小组最近还在尝试新形式。上周他们搞了次"行走的课堂",沿着纳河沿岸边走边讲本地历史。走到老码头遗址时,正好讲到百年前的漕运故事;经过古桥时,又说起桥梁建筑的演变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比单纯看书生动多了。
现在每次路过纳河,我总会留意那些捧着书本的身影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还有人愿意用最传统的方式相聚学习,像古人雅集,又带着现代人特有的随意。茶凉了再续,话题一个接一个,知识就在这悠悠茶香里静静流淌。也许学习本就不该是件正襟危坐的事,就像纳河的流水,自然而然地浸润着每个人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