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弥勒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识别是售卖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7:42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别急着打招呼,先看这几个细节

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,说在弥勒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时,老觉得有些账号怪怪的。刚加上好友,没聊两句就问要不要“特殊服务”,要么就是发来一堆商品图片。他挺纳闷:这些人是咋从茫茫人海里快速识别出同行或者潜在客户的?今天咱们就聊点实在的,看看这些账号通常露出什么马脚。

最明显的特征是昵称和头像。你要是看到那种昵称直接带“础00”“养生”“会所”前缀,头像用暴露美女或奢侈品的,八成有问题。他们这么干就是为了抢眼球,方便别人搜关键词找到自己。还有些更隐蔽的,用普通名字但个性签名里藏暗号,比如“懂的自然懂”“夜聊优惠”,这种擦边球打得很熟练。

朋友圈就是他们的广告牌

点开朋友圈一看就更清楚了。正经人谁天天在朋友圈刷屏发收款截图、顾客反馈图啊?而且这些内容发布时间特别规律,白天发正常生活动态,晚上突然画风一变开始推广。有些甚至连定位都不敢开,图片背景都模糊处理,生怕露馅儿。有个卖茶叶的小姑娘跟我说,她们甚至会建好几个号,每个号扮演不同角色互相评论,搞得像真有很多顾客似的。

聊天的套路也挺固定。刚通过好友申请,他们往往主动发个“帅哥/美女晚上好”,接着就是标准叁连问:哪里人?做什么工作?一个人在家吗?你要是回应了,马上开始推荐服务或产物。要是没兴趣,他们转头就晾着你了——时间就是金钱嘛,没空跟你闲聊。

其实平台也在跟他们斗智斗勇

微信官方其实一直在升级算法打击这类行为。比如频繁被举报的账号,发内容只有自己看得见;新注册的号每天加人数量也有限制。但这些人总会钻空子,比如用虚拟定位切换城市,或者买老号来降低风险。听说还有专门的工作室教人怎么养号,怎么用话术规避敏感词,把“多少钱”改成“多少米”,“转账”说成“心意”,就跟打游击战似的。

有次我假装顾客跟个卖手表的聊,对方死活不肯在微信收款,非要走第叁方平台。问急了就说“最近查得严”。你看,他们自己也心虚,知道这行当不长久。毕竟真要做正经微商的,巴不得把所有资质证书都摆出来,哪会这么躲躲藏藏的。

所以啊,下次在弥勒刷到附近的人,多留个心眼没坏处。要是遇到那种资料完美得像网红,朋友圈全是转账截图,聊天直奔主题的,基本就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了。咱们普通用户保护好个人信息最重要,别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。毕竟啊,这网络江湖水深着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