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江堰同城快约一夜,同城约会在都江堰
晚上九点半,小陈划着手机屏幕,青城山下的晚风吹得他有些恍惚。来都江堰出差叁天了,白天的水利工程考察让他对古人智慧惊叹不已,可夜晚的闲暇却不知如何打发。朋友圈里刷到同事在成都339电视塔的聚会照片,他忍不住叹了口气——在这座陌生的城市,连个能喝酒聊天的人都找不到。
缘起江畔
正是这时,微信弹出了同城推荐功能。"都江堰同城快约一夜"的群组突然跳进视线。他犹豫着点进去,发现里面热闹得很:有本地人正在组织夜游南桥的活动,还有几个同样来出差的年轻人约着去西街的小酒馆。这种即时约见的方式,倒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。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小陈加入了南桥夜游的队伍。没想到组织者是位穿着汉服的姑娘,举着鲤鱼灯在桥头等大家。她笑着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都江堰人,最喜欢向来这里的游客讲述都江堰的故事。"你们知道吗?两千年前李冰父子修都江堰,其实就是最早的'快约'——让岷江的水快些来到成都平原。"这个比喻把大家都逗笑了。
走在灯火通明的南桥上,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。同行的五六个陌生人很快熟络起来,有刚从成都调来工作的中学老师,有来自重庆的摄影师,还有个背着吉他的流浪歌手。大家靠在桥栏上,看湍急的江水在灯光下翻涌,不知不觉就聊起了各自的故事。
夜色生香
不知谁提议去尝尝都江堰特色的夜烧烤,众人便转战到西街尽头的老巷。烧烤摊的老板娘显然和汉服姑娘很熟,麻利地摆开矮桌竹椅。炭火噼啪作响,烤鱼和兔腰的香气混着花椒的麻味在夜风中飘散。摄影师教大家用啤酒瓶底压辣椒面,说这样磨出来的调料最香。
几杯冰啤酒下肚,吉他手即兴弹唱起来。他唱的竟是改编版的《成都》,把玉林路的小酒馆换成了都江堰的南桥,把深秋的嫩绿梧桐变成了岷江的浪花。中学老师跟着轻轻哼唱,她说自己刚来这座城市时也感到孤独,后来通过同城约会在都江堰认识了现在这群朋友。
小陈啃着烤排骨,忽然觉得这样的夜晚比在五星级酒店刷手机有意思多了。他想起白天在景区看到的"深淘滩低作堰"六个字,此刻似乎有了新的理解—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何尝不需要这样顺势而为的智慧?
巷口有卖栀子花的老婆婆经过,汉服姑娘买来几串分给大家。洁白的花朵别在衣领上,清香伴着烟火气,编织成这个夜晚独特的记忆。重庆摄影师提议玩"都江堰知识快问快答",答错的人要讲一个自己的糗事。轮到小陈时,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宝瓶口的宽度,只好坦白自己今天在景区偷懒没请导游。
夜渐渐深了,月亮悬在玉垒阁飞檐之上。众人在十字路口道别,约定明天一起去尝渣渣面。小陈独自走回酒店,手机里已经多了七八个微信好友。他忽然明白,所谓同城快约,不只是为了消磨时光,更像是在陌生城市里打开的一扇窗。
洗漱时衣领上的栀子花落在洗手台边,他小心地拾起来夹进笔记本。窗外,都江堰的江水依旧奔流不息,就像这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不断发生的相遇。他想着明天还要去二王庙,或许能在那里遇到今天认识的新朋友?这种期待感,让原本枯燥的出差之旅突然变得生动起来。
躺在床上刷手机时,他又看到那个同城群组里有人在约明早的晨跑。犹豫片刻,他在"算我一个"的按钮上轻轻点了一下。窗外传来隐约的江水声,像是在为这座不夜城轻轻哼唱着摇篮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