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瓷都百元情缘故事
那抹瓷都的温情
景德镇往南二十里有个老厂区,红砖墙爬满了绿藤。我在那儿遇见了摆摊卖瓷杯的老陈,每个杯子都标价一百块。有回下雨收摊,他抱着纸箱在屋檐下躲雨,旁边卖糖水的姑娘默默递来一把伞。后来老陈的摊位上,永远放着个粉釉瓷杯,不卖,专门给姑娘装糖水用。
这大概就是瓷都特有的浪漫吧。不需要山盟海誓,就是在日常琐碎里慢慢熬出来的情谊。老陈说,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不是卖了高价的瓷瓶,而是那个每天装着绿豆汤的杯子。“一百块能买什么?”他眯着眼笑,“能买她叁年叁百六十五天的笑脸。”
陶瓷市场后巷有家修坯店,老板娘总在傍晚带着保温盒过来。她丈夫埋头修着瓷器胚体,她就安静坐在旁边。有天我看见她捧着个裂了的青花碗来修,丈夫轻轻打磨着裂纹说:“这碗当初就卖一百块,修它的人工费都够买新的了。”老板娘抚着碗沿:“这是咱俩摆摊时第一个卖出去的物件。”
我突然理解了他们。在景德镇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就像那些看似普通的瓷器,经得起火炼,耐得住时光。这些平凡日子里的相守,比任何昂贵的誓言都来得珍贵。
城南陶瓷厂改制那年,很多老师傅被迫离开。张师傅在厂门口摆了个小摊,专门修复破损瓷器。有天前同事抱来个裂成叁片的釉里红瓶,说是结婚时买的,正好一百块钱。张师傅熬了两个通宵,用金缮工艺把裂纹补成了梅枝形状。后来他总说,有些东西破了反而更美,就像生活,缝缝补补才是常态。
如今路过老厂区,还能看见老陈和糖水姑娘的摊位挨在一起。他们的瓷都百元情缘故事,就像窑火里烧出来的釉色,朴素却持久。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标价,它藏在每个用心修复的瓷器裂纹里,藏在那个永远留着装糖水的杯子里。
夜深了,作坊里的窑火还亮着。我想起拉坯师傅说的,泥土要经过揉捏摔打,才能塑造成型。瓷都的人们早就明白,生活如是,感情亦如是。那些看似寻常的相伴,其实都是在岁月窑炉里慢慢烧制出来的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