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品茶自带工作室,和静品茗自备茶室
茶香里的自在时光
那天下午,朋友老陈发来消息:“周末有空吗?我有个好地方。”我问他去哪儿,他只回了八个字:“和田品茶自带工作室。”这名字听着就挺特别,不像平常去的茶馆。带着几分好奇,我翻出珍藏的那饼老白茶,准备赴约。
工作室藏在老城区的一条安静巷子里,推开木门,茶香扑面而来。主人是个温和的中年人,大家叫他李老师。他笑着说:“我们这儿就是让爱茶的人有个自在喝茶的地方。”环顾四周,几个茶友正各自泡茶,有人用紫砂壶小心伺候着普洱,也有人用盖碗冲泡着岩茶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专注又放松的神情。
老陈熟练地摆开茶具,我开始泡那饼老白茶。第一泡茶汤金黄透亮,枣香慢慢在空气中散开。“你知道吗,”老陈抿了一口茶,“这种和田品茶自带工作室最好的地方,就是能喝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茶。不用将就茶馆里那些普通茶叶,也不用担心别人泡得不对口味。”
确实如此。想起上次在普通茶馆,想喝自己带的茶,还得额外付茶位费,泡茶时服务员总是过来“指导”,让人浑身不自在。而在这里,完全是自己做主,想怎么泡就怎么泡,想喝多久就喝多久。李老师偶尔会走过来看看,但从不指手画脚,只是在我们遇到问题时才给出建议。
属于自己的茶空间
第二泡茶时,李老师过来闲聊。他说起开这个工作室的初衷:“很多茶友家里茶具不全,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喝茶氛围。我就想,不如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,让大家带着自己的茶来,像在自己家书房一样自在。”他指了指墙上的字画,“这些都是茶友们的作品,大家来了就像回到自己另一个家。”
隔壁桌来了位退休的老先生,他从布袋里取出整套青花瓷茶具,还有一小罐狮峰龙井。只见他慢条斯理地温杯、投茶、注水,每一个动作都从容不迫。他朝我们点点头:“退休后,每周都来这儿待一下午。儿子给我买的龙井,在这儿慢慢品,比在家里有味道。”
我突然明白了,这种和静品茗自备茶室的方式,不仅仅是喝茶那么简单。它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喧嚣城市里的人,留出了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。在这里,不必赶时间,不用应付社交,只需要专注在眼前的这杯茶里。
茶味人生各不同
茶过五泡,味道渐渐淡去,但我们谈兴正浓。老陈说起他上个月在这里遇到的一位云南茶农,那人带着自家古树茶来泡,给大家讲了很多制茶的故事。“那种体验,在普通茶馆花多少钱都买不到。”老陈感慨道,“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和田品茶自带工作室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喝茶方式。”
确实,有人喜欢独自品茗,有人热衷交流分享。角落里那个年轻人已经安静地坐了两个小时,面前只有一壶一杯一本诗集;而我们这桌,已经添了两拨新茶友,大家都在分享自己带来的茶叶。
夕阳西斜时,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。李老师送我们到门口,笑着说:“下次来,可以试试早晨来喝茶,那时的光线最好。”走在回家的路上,手里还留着茶香。这种自由自在的喝茶方式,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端着茶杯满院子跑的日子——喝茶本来就该是这么轻松愉快的事。
现在,每个周末去那个工作室喝茶已经成了习惯。有时带新淘的茶叶去试试,有时就为在那样的环境里发会儿呆。在这个总让人匆匆忙忙的城市里,能找到这样一个让心灵慢下来的地方,实在是种难得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