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200元能否在南通找到真爱
南通的傍晚总是带着江风的味道,我坐在人民路边的快餐店里,听见隔壁桌两个年轻人压着嗓子讨论着什么。穿蓝色夹克的男生突然叹了口气:"你说,现在南通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"
玻璃窗外的霓虹灯刚好亮起来,那种熟悉的恍惚感又出现了。200块,不过是一顿火锅的钱,是两张电影票加爆米花的价格,是年轻人半个月的话费。可要是和爱情放在一起,就突然变得沉重起来。
200元能做什么
我掏出手机算了算账。200块在南通能开个连锁酒店的特价房,还能剩下几十块买两份麻辣烫。要是浪漫点,去濠河坐个游船,再去文化宫看场话剧学生场,刚好能把200块花得一分不剩。
但这样的约会能维系多久呢?隔壁桌的男生还在嘟囔:"上个月见我女朋友,开了间钟点房花了80,吃饭120,刚好200块。"他说这话时眼神闪烁,像是完成了一笔精打细算的交易。
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在狼山脚下遇见的那对老夫妻。老头说他们谈恋爱时,最奢侈的就是花五毛钱买两张电影票,再花叁毛钱买包瓜子。那时候的爱情,好像不需要用200块来证明什么。
真爱的模样
表妹上个月分手了,那个男生请她吃了叁次人均150的西餐。她说坐在落地窗前看着对方局促地数着钱包里的现金时,突然觉得这顿饭特别难以下咽。
倒是楼下收废品的老张,每天傍晚都会推着叁轮车带媳妇在濠河边转悠。车把上挂着从菜场捡来的菜叶,两个人就着夕阳说笑。老张媳妇的衣服总是洗得发白,但笑容特别真实。
在南通这样的城市,200元能否在南通找到真爱这个问题,可能本身就想错了方向。爱情从来不是标价的商品,它是深夜里留的一盏灯,是淋雨后递来的干毛巾,是两个人挤在出租屋里分食一碗泡面时还会互相推让的那几根面条。
我认识个在开发区电子厂上班的姑娘,她和男朋友最大的乐趣是周末骑电动车去长江边捡石头。那些带着花纹的鹅卵石堆满了他们十平米的出租屋,她说每块石头都记录着一次共同的日落。
现在年轻人总是把爱情想得太贵了。要准备婚房,要攒彩礼,要买钻戒,却忘了最初心动时,可能只是因为对方递过来的一瓶矿泉水。在南通这座城市,依然有人用最朴素的方式相爱着。
昨晚又路过那家快餐店,看见蓝夹克男生和一个扎马尾的姑娘坐在角落里。两个人分食着一份15元的套餐,姑娘把最大的那块鸡排夹到男生碗里,男生则悄悄把吸管插好才把奶茶推过去。
结账时男生掏出皱巴巴的纸币,姑娘突然从兜里摸出几个硬币:"今天我发工资,让我来吧。"他们推让的样子,让我突然明白了200块钱的爱情到底存不存在。它不在价格标签上,而在两个人互相体谅的瞬间。
走出店门时,江风正好吹散晚霞。我想起抽屉里那迭泛黄的情书,那是父母当年唯一的定情信物。母亲总说,那时候的爱情啊,比现在重,也比现在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