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100一晚同城约茶,荔浦同城百元约茶体验
这几天朋友圈总看到有人提起荔浦百元约茶的事儿,我寻思着这价格在现在能喝到啥像样的茶?正好昨天路过荔浦市区,索性亲自去探个究竟。
跟着导航拐进老城区巷子,青石板路面上飘着若有似无的茶香。老板娘正在门口炒茶,锅铲翻飞间茶香扑鼻。她扭头朝屋里喊了句:"阿妹,带客人去兰花间——"话音未落,扎着马尾的女孩已经利落地摆好茶具。
百元茶钱的别有洞天
原以为百元消费就是简单喝个茶,没想到还配了四色茶点。青花瓷碟里装着荔浦芋头酥、桂花糕,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。茶艺师小陈跟我说,他们这儿坚持用本地茶山当季的茶叶,虽然价位亲民,但绝不用陈年旧茶。
玻璃壶里的茶汤渐渐变成琥珀色,小陈边斟茶边念叨:"您瞧这茶毫,像不像初春的柳絮?"我低头细看,确实在澄澈的茶汤里看见细小的茸毛起伏。尝了一口,清香中带着回甘,完全超出我对这个价位茶叶的预期。
隔壁桌坐着对老夫妻,老爷子正跟茶艺师讨教怎么辨别砂糖橘的甜度。听说他们每周都来,已经成了叁年老主顾。老太太笑着插话:"这儿比打麻将强多啦,既能解馋又能学东西。"
藏在市井的茶香记忆
第二泡茶换成荔浦本地的野生红茶,带着淡淡的蜜香。小陈说起她爷爷那辈的制茶手艺,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。她手上继续温着茶杯,语气里透着惋惜:"机器烘的茶虽然整齐,但总少了点人情味。"
窗外飘起细雨,茶室里越发显得温暖。新来的客人抖着雨伞进门,熟门熟路地点了常喝的六堡茶。老板娘顺手往他茶盘里多放了块点心:"今天新蒸的马蹄糕,尝尝鲜。"
我发现墙上挂着很多老照片,都是茶客们在这留下的瞬间。有抱着吉他唱歌的大学生,有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的退休教师,还有抱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的年轻人。小陈说这些照片记录着荔浦同城百元约茶体验的点点滴滴,比什么装饰都珍贵。
雨渐渐停了,夕阳从云缝里漏出来。我准备结账时才发现,在这待了整个下午居然完全不觉得腻。临走前小陈送了我一小包茶样,说是今天新到的秋茶,让我回家接着品。
走在湿润的街道上,嘴里还留着茶香。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去茶馆的日子,那时候一壶茶也就几块钱,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说说笑笑。现在花100块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,确实让人意外。或许这就是荔浦100一晚同城约茶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在繁华都市里,依然保留着那份质朴的温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