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津快餐品茶工作室,河津简餐茶饮工作坊
河津这座小城总有它独特的节奏。早上七点半,街角的快餐品茶工作室已经飘出煎饼的香气,隔壁简餐茶饮工作坊的玻璃门上凝结着细密水珠——那是豆浆锅冒出的热气遇冷形成的。两家店像约好了似的,同时拉开卷帘门,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
王阿姨是快餐店的老师傅,她总说:“现在年轻人哪会花两小时煲粥啊。”她的手从来没停过,摊饼、加蛋、撒葱花,动作行云流水。而一墙之隔的茶饮工作坊,年轻的小李老板正仔细称量着当季的茉莉花茶,“茶汤要清亮,就像清晨的露水。”他常这样对学徒说。
两种味道,一种生活
说来有意思,虽然两家店经营模式不同,来的却都是老主顾。建筑工人老张每天早上都要先来快餐店买个夹馍,再到旁边要杯浓茶。“这家河津快餐品茶工作室的夹馍实在,茶也是真解渴。”他咕咚咕咚喝完大半杯,抹抹嘴就赶往工地。
下午叁点,附近写字楼的姑娘们会结伴而来。她们喜欢河津简餐茶饮工作坊的轻食套餐,配上一壶水果茶,能坐一下午。“比起连锁咖啡店,这里更像朋友家的客厅。”穿着职业装的刘小姐这样说,她正在等客户,手指轻轻转动着茶杯。
其实刚开始,两位老板都觉得对方会抢生意。王阿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叁十块买杯“树叶水”,小李也看不懂那些油腻腻的煎饼有什么好吃。直到有个雨天,王阿姨给隔壁送去了刚出锅的饺子,小李回赠了刚泡好的金骏眉,那茶香让王阿姨愣住了——“原来茶可以这么好喝”。
现在两家店经常互相帮衬。快餐店忙不过来时,茶饮店的员工会顺手帮忙收拾桌子;茶饮店研发新品,总会先请王阿姨尝尝。上周他们还合作推出了“早餐套餐”——买夹馍加五元就能换购定制茶饮,没想到特别受欢迎。
上个月街道整改,要求统一门店招牌。两家店商量着做了相似的设计,只是底色略有不同。装修师傅开玩笑说:“你们这都快成连锁店了。”王阿姨和小李相视一笑,他们知道,虽然卖的东西不一样,但都是这条街上不可或缺的味道。
傍晚时分,夕阳把“河津快餐品茶工作室”和“河津简餐茶饮工作坊”两块招牌染成了暖金色。最后一位客人满足地推门离开,两位老板隔着窗户互相挥手道别。明天,这两扇门还会准时打开,继续用各自的方式,温暖着这条熟悉的街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