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喝茶上课资源群,敦煌茶课学习交流群
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群聊,叫“敦煌喝茶上课资源群”。刚看到这个名字时我愣了下,喝茶和上课怎么扯到一块去了?带着几分好奇点了申请加入,没想到这个群还真有点儿意思。
群主是个在敦煌呆了七八年的茶艺师,大家都叫她李姐。她每周会固定开两次线上茶课,不教那些玄乎的茶道理论,就实实在在教怎么泡茶。记得有次她讲:“咱们在敦煌,水硬,泡绿茶水温得比南方低个叁五度。”这种接地气的经验,在外面那些正经茶艺课上反倒听不到。
当茶香遇见敦煌
群里最热闹的要数每周五晚上的“云喝茶”。天南地北的群友各自泡上一杯,开着视频聊天。有位在莫高窟做研究的老先生偶尔会来讲讲壁画里的饮茶场景,他说:“看到第159窟那个端茶的侍女没?证明唐代敦煌人就已经很讲究喝茶了。”这么一说,手里的那杯茶忽然就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。
这个敦煌茶课学习交流群慢慢成了我每天必看的地方。群里不只有学者,还有开茶馆的老板、喜欢茶文化的导游,甚至有几个在敦煌学美术的大学生。他们经常分享些小众的喝茶去处,比如某个月牙泉旁边的茶馆,二楼能远眺鸣沙山, sunset时分去特别美。
有次群里讨论该用什么茶具,大家意见不一。李姐发了条语音:“在敦煌嘛,随性点儿就好。我常用那个本地烧的陶杯,虽然粗糙,但泡出来的茶别有风味。”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去敦煌时,在沙州夜市买的那个手工茶杯,现在倒成了我的最爱。
最近群里在筹划一次线下活动,想在阳关附近找个地方,大家带着各自的茶具聚一聚。虽然具体时间还没定,但光是讨论就让人期待。想想看,在苍茫戈壁的夕阳下,和一群因茶结缘的朋友品茶聊天,该是多难得的体验。
这个群让我发现,原来茶可以这样喝,文化可以这样交流。不需要正襟危坐,不必引经据典,就是在日常的一杯茶里,慢慢品出敦煌的味道。或许这就是所谓的“接地气”吧,让飘在云端的文化,落到了每个人的茶杯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