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小妹24小时喝茶,建瓯姑娘全天候饮茶
深夜十一点的建瓯老街,青石板路上还飘着茶香。转角那家茶馆亮着暖黄的灯,穿蓝花布衣的姑娘正给客人斟上第叁泡水仙。"咱们建瓯人睁开眼睛就要喝茶的呀。"她边说边滤出琥珀色的茶汤,"我奶奶常说,茶壶里煮着建瓯人的日子。"
清晨五点:茶香唤醒了古城
天还没亮透,茶农老林已经背着竹篓上了凤凰山。露水沾湿的茶树间,他熟练地掐下两叶一芽。"这时候的茶青带着山气。"他的女儿小林在山下老宅里支起茶灶,炭火噼啪作响。建瓯小妹24小时喝茶的传统,就是从这样的清晨开始的。第一锅杀青的乌龙茶正在锅里翻滚,茶香窜出屋檐,左邻右舍便知道该起床了。
你若在清晨路过建瓯人家,总能听见"咕嘟咕嘟"煮水的声音。这里的人不信闹钟,只信茶香。刚采下的茶青经过萎凋摇青,渐渐散发出花果香。小林把第一泡茶端给父亲时,太阳才刚爬上马鞍墙。老林呷了一口眯起眼:"这茶有山韵。"这样的场景在建瓯的清晨重复了千百年。
午后叁刻:茶棚里的热闹时光
日头转到西边,南雅镇的茶棚最是热闹。过路的货车司机停下擦把汗:"小妹,来碗茶!"穿碎花衫的姑娘应声提来陶壶,深红的茶汤斟进粗瓷碗里。这里喝茶不论壶,论续杯次数——有个老茶客数过,最长的记录是续了十八回水,茶味还没淡。
茶棚梁柱上挂着竹篾编的茶牌,水仙、肉桂、佛手,都是本山产的茶。有个常客说,在建瓯姑娘全天候饮茶的习惯里,藏着茶道的真谛。她们不在乎多复杂的茶具,有时直接抓把茶叶扔进搪瓷缸,冲上开水就开始唠家常。但这种随意里带着郑重,就像她们给客人斟茶时,总要让茶汤在杯中转出漂亮的漩涡。
记得去年雨季,茶棚的遮阳布漏了水。小妹干脆把茶桌挪到屋檐下,照旧烧水点茶。雨帘挂在青瓦边缘,喝茶的人反而比晴天还多。她说这雨声配茶韵,正是建瓯人最熟悉的背景音。
子夜时分:茶灯永不熄灭
建瓯的夜茶别有滋味。古玩店打烊后,老板们爱聚在巷口的茶室斗茶。白瓷盏在灯下排开,各自取出珍藏的茶样。穿汉服的茶艺师不说话,只专注地控制水温,当她将茶海里的茶汤分入品茗杯时,整个屋子都安静了。
这样的深夜茶会,常常能喝到二十年陈的老岩茶。有个做根雕的手艺人每周都来,他说深夜的茶能喝出白天尝不到的回甘。确实,建瓯小妹24小时喝茶的习俗里,要数子夜这壶最见功夫。茶汤在口腔里转叁圈,喉韵能留到第二天清晨。
去年冬至那晚,大雪封了山路。茶室却照常亮着灯,小妹在炭炉边温着老枞水仙。深夜归家的路人推门进来取暖,她递过茶杯时,蒸汽模糊了窗上的冰花。那客人后来成了常客,他说那杯茶里有建瓯人特有的温暖。
现在的建瓯城,新开了不少网红奶茶店。但那些穿着时髦的年轻人,周末还是会回到老茶馆。他们用手机拍着茶艺表演,却依然学着爷爷奶奶的样子,小口啜饮着滚烫的本地茶。有个在外地读大学的姑娘告诉我,每次放假回来,总要连续喝叁天建瓯茶才觉得真正回了家。
茶馆里新来的云南媳妇最近学会了搪茶。她握着陶槌在茶钵里来回捣着,渐浙沥沥的声音像雨打芭蕉。婆婆在旁边指点:"手腕要松,力道要匀。"建瓯姑娘全天候饮茶的传统,就这样在新老交替间延续着。茶香飘过宋元明清,依然萦绕在每扇亮着灯的窗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