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溪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,学生服务随时响应优惠价
最近在岑溪的朋友圈里,总能刷到这样一句话:学生服务随时响应优惠价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,我也愣了下——现在连帮忙取快递、陪练游戏都能像点外卖一样方便了吗?
上周叁晚上十点多,我正为第二天的笔笔罢焦头烂额,同桌小陈却悠哉地晃着手机:“找个学生帮改排版呗?岑溪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的那种。”将信将疑地下单后,没想到二十分钟就有人接单。来的是个戴眼镜的男生,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奶茶店角落,边调整动画效果边解释:“我们有个互助群,谁有空谁接单。”那晚的笔笔罢居然比平时提前两小时完工。
藏在手机里的校园便利店
后来我才发现,这种学生服务随时响应的模式,早已渗进校园生活的每个缝隙。外语系的学妹代查文献,美院同学接肖像约稿,连体育生都开设了线上健身指导。价格大多控制在叁百元内,像室友小林说的:“不就是少喝十杯奶茶的钱?能解决燃眉之急多划算。”
有次我好奇地问经常接单的学弟,这样随叫随会不会太辛苦。他笑着把手机通知音调成震动:“你看,现在连食堂打饭都能预约排队,我们这种服务不就是把零碎时间变现嘛。”他翻出日程表给我看,红色标注的是课程,绿色的是接单时段——每周竟然能匀出十多个绿色区块。
不过最让我惊讶的,是上个月毕业生行李寄送服务。四个男生组成临时小队,从打包到搬运全程承包,收费刚好300块。领队擦着汗说:“比去便利店打工自由多了,还能自己定价。”那天看着他们小心地把学姐的陶瓷作品用泡沫纸裹了叁层,突然觉得这种学生服务随时响应的模式,早就不止是简单的金钱交易。
现在我的手机里还存着叁个这样的服务群。昨天暴雨时,群里瞬间冒出五条消息:“图书馆到宿舍区,撑伞护送服务已就位”。看着窗外连成线的雨幕,我把刚收到的兼职报酬转给其中一位。十分钟后,伴着清脆的门铃声,浑身湿漉漉的学妹递来完好无损的考研资料,帽檐还在滴着水,眼睛却笑得弯弯的。
或许这就是年轻人特有的联系方式——不需要郑重其事的契约,也不用客套繁琐的寒暄。就像操场边突然多出来的共享雨伞, cafeteria里流传的笔记漂流本,这些学生服务随时响应优惠价的背后,藏着我们这代人彼此打通的暗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