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左100元小胡同,崇左百元小巷游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07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崇左的百元巷弄风情

那天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:"带你去崇左花100块钱逛小胡同?"我第一反应是,这年头100块能干啥呀。揣着半信半疑的心情跟着他穿过繁华街道,拐进了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巷。阳光从骑楼的雕花檐角漏下来,把斑驳的墙面照得发亮,耳边突然就安静了。

巷口阿婆的酸野摊子最先吸引我们。透明的玻璃缸里泡着青芒果、木瓜、李子,红辣椒在醋水里浮浮沉沉。"来份混搭的,五块钱。"阿婆利落地夹起几样,撒上秘制辣椒粉。脆爽的果肉带着酸甜辣在嘴里炸开,这味道,比商场里几十块的零食带劲多了。

往前走了十来步,发现个老师傅坐在竹椅上编藤器。他脚边摆着几个完工的小篮子,价格标签上写着"15元"。看我蹲下来瞧,他笑呵呵地说:"这都是后山采的老藤条,比塑料的耐用。"我挑了个巴掌大的零钱篮,藤条在指尖泛着温润的光泽。老师傅顺手用边角料编了朵小花卡在篮子上:"送你的,好看不?"

转角闻到烤饼香,是土法制作的芋头糕。铁板上滋啦作响的白色米糕,渐渐烙出金黄焦边。老板娘麻利地刷上酱料,撒上花生碎:"叁块钱一片,趁热吃最香。"咬开酥脆的外皮,里面芋头丝还带着清甜。我们站在巷子里边吃边看猫咪在瓦片上晒太阳,这感觉,像回到了小时候。

巷子深处的旧书店更有意思。书架是用旧门板改的,书籍按斤卖——八元一斤。我在武侠小说区翻到本泛黄的《天龙八部》,封面乔峰的豪气依旧。老板在柜台后听着收音机里的粤剧,跟着轻轻哼唱。结账时他还特意找了塑料袋帮我把书裹好:"这版本现在少见咯。"

走着走着遇到个卖壮族绣片的阿姐。她正在绣新的花样,彩线在土布上游走。"这是老样子,凤凰尾。"她指着已完成的作品介绍。最后我们花二十块买了对绣着铜鼓纹的杯垫,针脚密实得让人惊叹。

等走到巷尾算账,酸野五块、藤篮十五、芋头糕叁块、旧书九块、绣片二十,居然还剩四十叁元。我们索性在巷尾的糖水铺坐下,点了碗槐花粉。晶莹的凉粉裹着红糖水,吸溜一口,清凉从喉咙滑到胃里。老板娘看我们吃得欢,又给添了勺糖水:"自家熬的,不够甜再说。"

这趟崇左百元小巷游下来,最大的感触不是省了多少钱,而是找回了某种生活该有的样子。现在总习惯用价格标签衡量价值,可在这些巷弄里,五块钱能买到阿婆整天的笑脸,二十块能带走传承的手艺,叁块钱换回童年记忆。那些青石板路上叮当作响的单车铃声,瓦檐下慢慢晾干的衣衫,还有空气中始终飘着的淡淡黄皮果香,都在提醒着:有些快乐,真的不需要很贵。

临走时又路过酸野摊,阿婆记得我们,硬是往手里塞了两片腌桃子:"拿着路上吃。"走出巷口回头看,夕阳正好给整条胡同镀了层金。朋友碰碰我肩膀:"下周末还来?"我捏着手里温热的藤编小篮,笑着点头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