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南大学周边交友途径,附近学生社交方式
刚来胶南大学那会儿,我连食堂在哪儿都找不着,更别说认识新朋友了。站在宿舍阳台上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人群,心里直发愁——这社交圈该怎么打开啊?
后来才发现,原来校园里藏着不少交朋友的“宝藏地”。第一个学期我加入了摄影社,每周五晚上我们都在教学楼天台拍星星。记得有次我手忙脚乱调叁脚架,旁边音乐系的同学很自然地过来搭了把手。就这么着,我们从相机参数聊到喜欢的乐队,现在成了经常约饭的哥们。
校园里的隐形社交网
要说胶南大学周边交友途径,真的比想象中丰富。食堂二楼靠窗的位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成了桌游爱好者的据点。上周叁我去吃麻辣香锅,看见几个同学在玩《狼人杀》,就被热情地邀请加入。玩了两局才发现,他们来自叁个不同的学院,都是在这儿偶然认识的。
图书馆叁楼的社科阅览区也挺神奇。总有几个固定的座位,坐着相同的人。时间长了,大家会默契地给邻座占个位置,偶尔休息时聊几句。我就是在那里认识了现在一起考研的搭档,我们经常互相带早餐,分享复习资料。
体育场晚上的跑步队伍更是个交朋友的好地方。慢跑的时候很容易搭上话,从吐槽体测到讨论健身计划,话题自然而然就打开了。上个月我在操场认识了个体育系的同学,现在每周都约着打羽毛球。
校外那些有意思的角落
走出校门,学校后街那家叫“拾光”的咖啡馆,简直就是个小型交友平台。老板特别贴心地在墙上做了个留言板,同学们可以贴纸条约学习伙伴、球友,甚至旅行搭子。我室友的吉他就是在那里找到的,现在他们组了个乐队,经常在校园演出。
说到胶南大学附近学生社交方式,不得不提每月第叁个周五的“英语角”。就在校门口的小公园里,不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,用半生不熟的英语聊天。一开始我也挺害羞的,后来发现大家都差不多,说错了反而笑成一团,氛围特别轻松。
学校旁边的旧书店也很有故事。老板会在收银台旁边放个本子,让同学们登记想找的书。我上个月想找一本绝版的专业书,没想到真有个学长联系我,不仅把书送来了,还给了我不少学习建议。
其实在胶南大学周边认识新朋友,真的不用想得太复杂。有时候就是食堂拼个桌,操场借个球,或者社团活动时多聊两句的事儿。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,愿意主动伸出友谊的手。毕竟,谁不是从“你好,我叫……”开始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