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阴300元两小时做完付款快餐,华阴两小时300元付款快餐完成
最近路过华阴老城区,电线杆上贴着的几张红纸黑字广告挺扎眼——“华阴300元两小时做完付款快餐”。这标语写得直白,倒让我想起去年在城南见过的类似招牌:“华阴两小时300元付款快餐完成”。两句话像是双胞胎,就差没把“快”字刻进脑门里。
巷子口修自行车的老师傅看我盯着广告出神,一边拧着螺丝一边搭话:“这阵子贴得满街都是,装修队搞的噱头。”他扳手往墙根一指,“早上还见着几个后生扛梯子来贴新广告,浆糊都没干透呢。”
藏在时间里的门道
我蹲在五金店门口和老板闲聊,他撂下正在清点的钉子说:“现在人装修就跟赶集似的。上周有个小伙子跑来问,能不能加钱把十五天工期缩到一周。”老板掰着手指头算,“墙面没干透就刮腻子,瓷砖没泡水直接上墙,这华阴300元两小时做完付款快餐的买卖,最后吃亏的是谁?”
隔壁早餐摊的老板娘插话:“可不是嘛!我家灶台当初图省事,说好叁天完工,结果现在炒菜都闻得见胶味。”她掀开蒸笼,白雾呼地窜起来,“有些事就像蒸馒头,火候不到掀了盖,准变成死面疙瘩。”
工地上的老瓦工给我看过他的记账本,密密麻麻写着某月某日“赶工补贴”。他抹了把汗说:“现在年轻人买房压力大,装修就想省时间。可墙面要阴干,水泥要养护,这些工夫省不得。”本子上还夹着张皱巴巴的“华阴两小时300元付款快餐完成”广告,被他拿来当书签用。
街坊们的算盘声
社区便民栏前总聚着些议论价格的街坊。穿汗衫的大爷挥着蒲扇:“我儿子婚房找的日结工队,说好按进度付款,结果卫生间防水都没做就催尾款。”旁边烫卷发的大婶立刻接话:“我家女婿更精明,每个工种分开找散工,瓦工论平方,木工按米算。”
装修公司的小业务员躲在树荫下发传单,被大妈们围住问价。小伙子擦着汗解释:“现在都兴透明报价,但您得看清项目明细。比如墙面处理分几道工序,要是合并成一道,当时是省钱了...”后面的话被七嘴八舌的议论淹没了。
建材市场的老闆教我认材料时说过趣事:有客户坚持要用快干漆,说工期耽误不起。结果完工后墙面花得像地图,又找人重磨重刷。“有些钱能省,有些工夫真不能省。”他弹了弹样品册上的灰,“就像做饭,大火快炒和文火慢炖出来的味儿能一样吗?”
黄昏时我又路过那根电线杆,夕阳给红纸广告镀了层金边。新贴的“华阴300元两小时做完付款快餐”下面,已经覆盖着七八层旧广告的边角。修车师傅正拧着最后一颗螺丝,头也不抬地说:“明天还得换新的,这纸比车胎磨损得还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