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成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荣成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荣成大学城旁边那片宿舍区,怎么就被叫成炮楼了呢?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,我还真琢磨了半天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,这些楼房的外形确实有点特别。方方正正的轮廓,密密麻麻的窗户,远远看去像极了军事堡垒。特别是傍晚时分,每扇窗都亮起灯光,整栋楼就像插满蜡烛的蛋糕,莫名有种壮观又拥挤的视觉冲击。
绰号背后的烟火气
住在这片的学生们都习惯了这个称呼。去隔壁宿舍串门常说"我去叁号炮楼找同学",点外卖时地址直接写"炮楼区6号楼"。这个略显戏谑的称呼,反而成了学生们共同的生活记忆。有次路过听到两个女生闲聊:"咱们炮楼虽然旧了点,但去哪都方便啊。"这话倒是不假。
楼下永远飘着各种小吃香气,煎饼摊的大叔记得每个熟客的口味,水果店老板会在称重时悄悄添个橘子。这些琐碎的日常,让冰冷的建筑有了温度。快递小哥在楼下喊楼名的声音,傍晚篮球场上的喧闹,阳台晾晒的衣物在风里摇摆,这些鲜活的细节构成了真实的炮楼生活。
记得有次深夜回宿舍,看到几个男生在楼下石凳上讨论课题,暖黄的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那时突然觉得,这些被戏称为炮楼的建筑,其实承载着无数这样的瞬间——青涩的恋爱、挑灯夜读的坚持、兄弟间的玩闹,所有这些青春片段都在这片建筑里悄悄发生。
墙皮有些剥落,楼道略显昏暗,水管偶尔闹脾气,但这些都不妨碍这里成为很多人在荣成的第一个家。就像有个毕业生在墙上留下的那句话:"骂了四年的炮楼,真要离开时反而舍不得。"或许建筑会老去,但发生在其中的故事永远年轻。
现在每次经过这片区域,依然能看到崭新的面孔拖着行李箱走进这些"炮楼"。他们也会像当年的我们一样,慢慢发现这个绰号背后鲜活的日常,然后在某天离开时,带着复杂的心情说声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