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原100米内学生约,固原百米学子邀约
那天下午路过固原老城,正好赶上学校放学。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像潮水般从校门涌出,叁五成群地消失在巷弄里。有个男生站在校门口那棵老槐树下,踮着脚张望,手里紧紧攥着手机。
“你在等人吗?”我停下脚步。他不好意思地挠头:“约了同学去写作业,说好在百米内的这家奶茶店碰头。”他指了指对面那家挂着蓝色招牌的小店,“我们班好多人都爱约在这里。”
百米内的相遇
说来挺有意思,在固原这样的城市里,百米距离刚刚好。不远不近,恰好是放学后顺路能到的范围。那家奶茶店离学校正门九十八步,老板娘都认得这些常客。“这些孩子啊,每天下午准时来报到。”她边擦杯子边笑,“有时候是讨论题目,有时候就是单纯聊聊天。”
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看见刚才那个男生终于等到了他的同学。两个少年从书包里掏出试卷,偶尔争执着什么,应该是在讨论数学题吧。阳光透过玻璃窗,把他们的校服染成了暖黄色。
这样的固原100米内学生约,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。或许在街角书店,或许在社区阅览室,又或者就是某个同学家的客厅。这种约定不需要太多准备,放学时随口一说:“待会儿老地方见?”对方点点头,这事就成了。
想起我们小时候,没有手机的时候,约同学玩都得提前一天说好时间地点。现在虽然随时能发消息,但他们还是喜欢这种百米内的约定——看得见,摸得着,走几步就到了。
学子邀约的温度
坐在奶茶店里,我不由想起另一个固原百米学子邀约的故事。上周在人民广场,遇见几个高中生在拍视频作业。拿摄像机的女孩说,他们这个小组原本不熟悉,就是因为住在同一个小区,每次约着讨论都在百米范围内的小花园,渐渐成了好朋友。
“在附近见面特别方便,”她说,“要是谁忘了带材料,跑回家拿也就几分钟。要是讨论得晚了,家长也放心。”
这种便利让固原100米内学生约成为可能,也让固原百米学子邀约变得简单。不需要繁琐的计划,不需要长途跋涉,就是想见面的时候,发个消息,走几步路,就能聚在一起。
店员送来我点的柠檬水,冰块在杯子里轻轻碰撞。这时又进来几个学生,熟门熟路地放下书包。他们看起来不像是同班同学,倒像是不同年级的。一问才知道,是学长学姐在帮学弟学妹补习。“我家就住后面那栋楼,”一个扎马尾的女生说,“他们来找我特别方便,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都可以来问。”
这种固原百米学子邀约,已经不只是玩伴之间的约定,更成了互帮互助的方式。距离近了,心也近了。
天色渐晚,学生们陆续收拾书包准备回家。那个最初在树下等人的男生和他的同学也站了起来,把桌椅归位,和老板娘道别。“明天还来这里复习吧,”我听见他们说,“期末考试快到了。”
走在固原的街道上,路灯刚刚亮起。我想,在这座城市的无数个百米范围内,一定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约定正在发生。它们简单,平凡,却是学生时代最真实的模样。不需要惊天动地,只要那份“我就在附近,马上到”的踏实感,就足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