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私人工作室品茶,青铜峡私家茶室品茗
提起宁夏的青铜峡,你可能会想到雄伟的水利枢纽,或是奔腾的黄河水。但今天我想聊的,是这里不太为人知的另一面——那些藏在街巷深处的私人工作室和茶室。说来也挺有意思,我第一次听说“青铜峡私人工作室品茶”这个地方,还是通过一位常去西北出差的老茶友。
那是个飘着细雨的午后,我们约在城南一家茶馆。老茶友抿了口正山小种,突然问我:“你去过青铜峡那边的小茶室没?别看门脸不大,里头别有洞天。”看我一脸茫然,他笑着补充:“就跟寻宝似的,得熟人带路。这种私人茶室不挂大招牌,但茶都是主人精挑细选的。”
推开那扇原木色窄门
按着朋友给的定位,我在黄河路旁的老居民区里转了两圈,才找到这家“青铜峡私家茶室品茗”。推开原木色的窄门,风铃轻响。四十岁上下的主人正在茶台前烫洗茶杯,抬头笑道:“来啦?今儿刚到的泾阳茯砖,正好开汤。”
茶室比想象中宽敞,整面墙的茶罐贴着白棉纸标签,毛笔字写着产地年份。最让我惊喜的是靠窗的博古架,不仅摆着各色茶具,还有黄河石和贺兰山岩画拓片。主人说这些都是他这些年慢慢收集的,“茶喝到最后,品的都是文化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他沏茶的动作不紧不慢。温壶、投茶、醒茶、冲泡,每个步骤都带着特有的节奏感。热水冲入紫砂壶的瞬间,陈年黑茶特有的菌花香弥散开来。这种香气很特别,像雨后森林里腐木混合野菌的味道,还带着丝丝枣甜。
我们喝着茶闲聊。他说原来在银川做工程设计,叁年前才回到家乡开了这间茶室。“不是想做生意,就是想有个能安静喝茶的地方。”窗外传来远处黄河的流水声,他说这是最好的背景音乐,“你们城里人听轻音乐,我们这儿听水声喝茶。”
第二泡茶汤色如红酒,入口顺滑。我忽然理解了他说的“私人工作室”的含义——这里不像商业茶馆,更像茶主人的会客厅。茶台上摊开着半卷《茶经》,盖碗边还搁着看了一半的地方志。
水为茶之母
说到用水,主人来了精神。他拎起一把陶壶:“咱这儿泡茶都用黄河深层过滤水。别看黄河水泥沙多,深层水经过天然过滤,硬度适中,特别能激发黑茶的醇厚。”他比较过,同样的茶用纯净水泡,味道就是单薄些。
正说着,又进来两位熟客。不用招呼,自己取了茶杯坐下。其中一位指着茶海里的茶沫说:“这金花茂盛,是好茯砖。”主人笑着点头,顺手给他们斟上。这样的场景应该每天都在这里上演。
我慢慢意识到,这些散布在青铜峡的私家茶室,其实构筑着另一种生活可能。它们不追求客流量,更注重茶与人之间的连接。就像主人说的,有时候一下午只接待两叁拨客人,但每拨人都能喝透一款茶,聊些走心的话。
暮色渐起时我起身告辞,杯底还留着淡淡的枣香。主人送到门口,说下次来可以尝尝他刚收的六堡茶。走在青石板路上,我想起茶友说过的话:在青铜峡找茶室,找到的不仅是茶,更是一种懂得慢下来的智慧。黄河水千年如一日地流着,而茶香里,藏着这座城市最本真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