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阆中晚间小巷何处寻
这两天在阆中古城闲逛,总被朋友问起同一个问题:晚上哪儿能找到那些有味道的小巷子?说来也巧,昨晚我就在中天楼附近转了转,竟真发现了几处不错的角落。
华光楼往江边走的青石板路,白天是游客打卡地,入夜后反倒安静下来。两旁的红灯笼亮起暖光,把飞檐翘角的轮廓映在石板上。有个摆摊画糖画的大爷说,他在这条巷子住了四十年,“以前晚上只有住家窗口透出的光,现在多了些茶馆的灯笼,倒是更适合散步了”。
醋坊巷的夜晚温度
往醋坊深处走,能闻到隐约的醋香。有家老醋厂改造成的体验馆,晚上还开着门。木门虚掩着,里面传来敲打糯米团的声响。店主正在做保健醋,见我们在门口张望,笑着招呼:“进来尝尝刚调制的桑葚醋?”这种带着生活气息的相遇,比刻意寻找的景点更让人心动。
中天楼西侧有条窄巷,本地人叫它“猫猫巷”。不是景区标注的正式名称,是居民们随口叫出来的。晚上八点多,巷口水果摊的阿姨正准备收摊,看见我们举着手机找路,特意提醒:“往前走到第二个路灯那儿往右拐,那儿灯笼更密些。”果然,拐过去就看见七八盏竹编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,把整条巷子照得朦朦胧胧。
其实要找阆中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关键不在记路线。古城里很多巷子都是相通的,有时候刻意寻找反而会错过风景。就像昨晚在张飞庙附近,本来想找家客栈住宿,却意外发现一条挂满蓝印花布的小巷。晚风拂过时,那些布匹像河水般流动,比白天看到的固定景观生动得多。
现在古城管理得很规范,主要巷道都有暖黄色的地灯。但要说最有意思的,还是那些需要稍微费点劲才能找到的地方。比如武庙街后面的阶梯巷,要穿过一个不起眼的拱门才能发现。石阶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老宅的木窗里透出零星灯光,能听见屋里电视节目的声音,闻到厨房飘出的炒菜香。
在双栅子街遇到个拍照的年轻人,他说已经是第叁次来阆中了。“每次晚上都能发现新角落,上次在码头附近找到条通往老戏台的小路,这次又在状元坊后面发现了茶摊。”他给我看手机里的照片,那些光影交错的画面,确实比明信片上的标准照更有味道。
若是走累了,可以在皮坊街口的石凳上坐坐。看着居民拎着刚买的卤菜慢悠悠走过,听着他们用本地话闲聊。这种融入日常生活的体验,或许才是夜游小巷最打动人的部分。
离开时又经过华光楼,看见几个游客在研究地图。想起自己刚才的经历,忽然觉得在阆中找小巷,或许不该照着地图按图索骥。放下手机,顺着灯笼的光往前走,每个转角都可能遇见惊喜。这座古城保存下来的,不只是建筑,更是这种随时能遇见温暖的行走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