奎屯品茶课程工作室,奎屯茶艺学习中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5:02:37 来源:原创内容

推开玻璃门,茶香就飘过来了。奎屯品茶课程工作室总给我这种感觉,像是突然从车水马龙的街道拐进了另一个世界。前台小张正给新到的茶叶贴标签,抬头冲我笑了笑:“王姐刚泡了金骏眉,在里间呢。”这儿的熟客都知道,下午叁点左右总能赶上王老师试新茶。

里间的长条茶席旁已经坐了几个人。王老师不紧不慢地注水出汤,动作流畅得像早就编排好的舞蹈。我悄悄在旁边坐下,她推过来一只白瓷杯:“今天这批武夷山来的,你尝尝。”茶汤橙红透亮,入口是那种熟悉的果蜜香,但后劲带着点花果味,很特别。

从认茶叶到懂茶道

记得第一次来奎屯茶艺学习中心那会儿,我连绿茶红茶都分不太清。现在想想挺逗的,那会儿觉得泡茶不就是把开水往杯子里一倒嘛。后来看老师演示,才知道注水都有那么多讲究——高冲低泡,转圈还是定点,水温差个五度,味道就完全不同了。

上个月的课上,有个大哥特别有意思。他拿着盖碗总烫手,老师就手把手教他:“拇指和中指拿碗沿,食指轻轻压着盖子,别使劲。”大哥试了几次,突然就开窍了:“原来得让它自个儿借上力!”那天他学会后,高兴得连着泡了五泡茶请我们喝。

其实在奎屯品茶课程工作室学久了,你会发现茶桌上能看出每个人的性子。有人急性子,注水哗啦啦的;有人细致,每步都慢条斯理。我的铁观音老是泡不好,老师说是我心太急:“好茶得像对待朋友,得给它舒展的时间。”

茶香里的奎屯时光

工作室的窗外能看见天山积雪。冬天下午,阳光斜斜地照进来看,茶桌上的蒸汽和阳光混在一起,特别暖和。这时候喝熟普最合适,醇厚的茶汤下肚,整个人都舒展开了。

来这儿的人各有各的故事。退休的李老师最爱讲他当年在云南茶山的见闻,说到动情处还会比划:“那棵古茶树啊,要两个人才能合抱!”做会计的小刘则把泡茶当成解压,她说看着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,心情就平静下来了。

去年春天,我们还专门办了场户外茶会。就在奎屯河边,摆开简易茶席,听着流水声喝茶。那天泡的是明前龙井,青草气混着河边的水汽,感觉整杯茶都带着春天的味道。有个学员突然说:“这要是在办公室里泡,肯定不是这个味儿。”是啊,好茶也得配好心情。

王老师有句话让我记了很久:“茶艺不是摆弄那些精致茶具,是学会在恰当的时候,用恰当的方式,泡一杯恰当的茶。”在奎屯茶艺学习中心这几年,我慢慢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。就像昨天新来的学员小赵,她紧张地问要不要买很贵的茶具,老师直接拿了工作室最普通的盖碗给她:“先把这个用顺手,工具嘛,顺手最重要。”

茶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。工作室墙上的钟指向五点半,今天的茶聚差不多该散了。小张开始收拾茶具,王老师把剩下的茶叶分装到小罐里:“这些你们带回去试试,下周来说说感觉。”我拿起包往外走,回头看了眼——夕阳正好打在茶架的那些紫砂壶上,温润的光泽,像极了我们杯中那些茶的汤色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