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品茶课程工作室,化州茶艺学习工作室
推开化州品茶课程工作室的木门,茶香便扑面而来。这里没有急匆匆的脚步,只有水壶咕嘟咕嘟的声响,像老朋友在耳边低语。不少人头一回来,都会好奇地问:学泡茶真的需要专门找地方上课吗?在家自己琢磨不行吗?这话听起来在理,可体验过一次就明白了——自己摸索就像隔着毛玻璃看风景,总觉得朦朦胧胧;而在工作室里,老师随手点拨一下,那层雾就散了。
记得上回有个年轻姑娘,在家怎么都泡不出铁观音的兰花香。老师走过去,只是轻轻调整了她注水的高度:“水线拉高些,让茶叶翻腾起来。”就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,她再尝时眼睛都亮了:“真的是兰花香!”你看,这层窗户纸要是没人帮忙捅破,可能自己摸索半年也摸不着门道。
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汤的旅程
在化州茶艺学习工作室,我最喜欢的是看老师演示如何唤醒茶叶。他们不急着冲水,而是先让我们观察干茶——那些蜷缩的小叶片,静静地躺在茶则上,像在冬眠。等热水缓缓注入,它们仿佛被春天叫醒了,慢慢舒展腰身,把积蓄的香气都释放出来。这个过程,急不得,也省不得。
工作室的林老师常说:“茶是有生命的,你尊重它,它就回报你。”这话我开始觉得玄乎,后来才咂摸出味道。同样的凤凰单丛,有人泡出来苦涩难当,有人却能泡出蜜韵花香。差别在哪里?就在水温的掌控、出汤时机的把握这些细节里。而这些手上分寸的拿捏,恰恰是需要老师手把手教的。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安静地坐下来泡壶茶的人不多了。但在我们工作室,你会发现每个周末都坐得满满的。有上班族来说要“找慢生活”,有夫妻一起来培养共同爱好,还有年轻人带着好奇心来接触传统文化。大家围着茶桌坐下,话题自然而然就打开了。
上周碰见一位做设计的小伙子,他说来学茶最初是为了应付客户,没想到却找到了设计灵感。“你看茶叶在水中的姿态,多像水墨画啊!”他兴奋地比划着。这种意料之外的收获,在工作室里经常能见到。
化州品茶课程工作室最让人舒服的是,这里不考级不比赛,就是单纯地享受与茶相处的时光。老师不会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吓唬人,而是用大白话讲解为什么要“凤凰叁点头”,怎么判断水是不是“蟹眼大小”。错了没关系,重来就好;做得好了,老师会真心实意地夸你:“这泡茶有进步!”
我特别喜欢午后阳光斜照进工作室的那段时间。光线透过玻璃窗,在茶汤上跳跃,把琥珀色的茶汤照得晶莹剔透。大家都不怎么说话,安心享受着这份宁静,只有茶杯轻碰的脆响偶尔打破寂静。这种氛围,你在家里对着教学视频是感受不到的。
说到坚持,工作室的李老师已经教了十二年茶艺。问她怎么坚持下来的,她笑了笑:“不是坚持,是享受。每次看到学员泡出一杯让自己惊喜的茶,那种成就感什么都比不了。”她随手整理着茶具,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老朋友。
如今走在化州街头,偶尔会闻到熟悉的茶香从某个窗口飘出来。我知道,那可能是我们工作室的学员在家里布置了自己的茶席。他们把在这里学到的,带进了自己的日常生活。这大概就是化州茶艺学习工作室最想看到的——让喝茶变成一件平常却又美好的小事,悄然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