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林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海林哪里有小巷子站着的人
这几天路过老城区,总听人念叨海林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问题我也愣了下——站大街这说法透着股老味儿,现在年轻人早不这么讲了。
昨天傍晚我特意绕到城西转悠。那儿还留着些青石板路,墙角爬满青苔,晾衣绳在巷子口横七竖八地拉着。有个大爷坐在门槛上剥毛豆,我凑过去搭话:“师傅,这附近有没有特别热闹的小巷子?”大爷抬抬眼:“找站大街的地儿是吧?往前走到叁岔口,傍晚都聚那儿下棋。”
原来在老海林人嘴里,“站大街”就是街坊邻居扎堆闲聊的意思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每到夏天傍晚,家家户户搬着小板凳坐在巷子口,摇着蒲扇说家长里短。现在楼越盖越高,这种场景倒是难得一见了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顺着大爷指的路走到叁岔口,果然看见十来个人围着石桌。两个老爷子正在楚河汉界上杀得难解难分,周围看客比下棋的还激动。穿白背心的老伯一拍大腿:“跳马!赶紧跳马!”对面戴草帽的大爷不慌不忙喝了口茶:“将军——没棋了吧?”
旁边小卖部门口,几个阿姨坐在塑料凳上择菜。芹菜叶子落在箩筐里,发出细细碎碎的声响。她们聊着谁家闺女要结婚了,哪家超市土豆特价,偶尔传来阵阵笑声。这种热热闹闹的生活气息,确实让人挪不动步。
我忽然明白大家为什么总问海林哪里有小巷子站着的人。或许不是在找某个具体地点,而是想念这种推开门就能遇见熟人的温度。现在住商品房,对门邻居姓什么可能都不知道,更别说下班后能找个地方说说话了。
有个骑电动车的小伙子停在路边看棋,我顺口问他:“常来这儿?”他咧嘴一笑:“下班路过瞅两眼。比刷手机强,这儿能听见活人说话。”这话说得实在,手机里的世界再精彩,终究替代不了面对面的热闹。
天色渐暗,路灯啪地亮了。下棋的人群开始收拾棋盘,阿姨们提着菜篮子往家走。穿白背心的老伯临走前还念叨:“明天这时候,老地方接着来啊!”人们叁叁两两散去,巷子慢慢安静下来,只剩下晚风吹过梧桐树的沙沙声。
往回走的路上,我琢磨着明天要不要也来这儿转转。毕竟在这种站着就能聊上半天的巷子里,才能尝到最地道的海林味儿。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日常,才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