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,高邮同城微信好友百元一次
最近在高邮的本地聊天群里,总能看到有人提起“微信附近人百元一次”这种说法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时,我正蹲在路边吃麻辣烫,差点把手机掉进汤碗里。
这事听着就透着古怪。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我偶尔也会刷着玩,无非是看看隔壁小区谁家又在晒新养的布偶猫,或是哪个奶茶店推出了新品。可什么时候成了明码标价的交易场所了?
当百元交易遇上真实生活
上周叁下班路上,我特意绕着龙虬庄路多走了两圈。这条街到了晚上特别热闹,烧烤摊的油烟混着年轻人的笑声飘得老远。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靠在电动车旁刷手机,屏幕的光映在他们脸上。“你说那高邮同城微信好友百元一次到底靠谱不?”其中一个人突然发问。同伴头也不抬:“想什么呢,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,不是骗局就是陷阱。”
这话倒是提醒了我。去年表哥就遇到过类似的事——有人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加他,说是只要转发叁条广告就能领红包。结果忙活半天,最后连个影子都没见到。现在这高邮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的套路,听着比表哥遇到的还离谱。
我家楼下便利店的老张倒是见过实情。有天深夜,他看见两个年轻人在店门口拉扯。“说好的100块钱见面,怎么又要加钱?”穿黄衣服的姑娘气得直跺脚。另一个戴帽子的小伙子支支吾吾:“那得看你要聊多久...”老张摇摇头,继续整理他的货架。这种事在他看来,就像过期打折的牛奶,看着便宜,喝了准闹肚子。
其实仔细想想,高邮同城微信好友百元一次这种噱头,最大的破绽就在那个固定的价格上。真实的人际往来哪有这么整齐划一的?就像菜场里卖活鱼,个头大的和小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价。
倒是隔壁李阿姨的话实在:“真要找人说说话,公园里下象棋的老头多得是,免费陪你聊到太阳下山。”她说着掏出手机,“我女儿教我在抖音上学做菜,跟着评论区里的大妈们交流心得,不比找那些来路不明的强?”
夜色渐深,我又点开微信附近的人。这次仔细看了才发现,那些顶着美女头像、配着暧昧签名的账号,点进朋友圈往往只有叁五条状态。倒是几个真实的本地用户,晒着文游台拍的照片,或是抱怨今天向阳路又堵车了——这些活生生的人才代表着真实的高邮。
放下手机时,窗外飘来烤红薯的香味。巷口那对老夫妇正忙着给放学的小姑娘装红薯,热乎乎的白气在晚风里打着旋。这种触手可及的温暖,比起屏幕上那些虚虚实实的百元交易,实在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