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龙怎样找出来卖的学生,和龙如何找到出售学习资料的学生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35:0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两天在家长群里,总看到有人讨论学生倒卖旧教材和笔记的事儿。这不,我邻居张姐就遇到这么一桩——她家孩子用五十块钱从同学那儿买了套初叁的物理笔记,据说重点标得特别清楚。张姐嘴上说着“这孩子真会省钱”,心里却直犯嘀咕:现在学生之间这种交易,到底是怎么搭上线的?

校园里的“小市场”

要说和龙的学生们怎么找到出售学习资料的渠道,其实没那么神秘。你放学后去学校周边文具店转悠转悠,保不齐就能看见布告栏上贴着些小纸条,上面用圆珠笔工整地写着“出售初叁数学精编题库”“转让高考英语高频词汇本”。这些纸条通常不留全名,就写个“高叁李同学”或者“初二(3)班王”,再配个手机号。学生们心照不宣,都知道这是同学之间处理闲置学习资料的方式。

不过光靠这个还不够。现在不少学生更爱在蚕蚕群里完成这些交易。我侄子给我看过他加的“和龙二手书交流群”,叁百多号人,每天消息刷个不停。有人发照片展示九成新的《五年高考叁年模拟》,立马就有人问“多少钱?”“哪年的版本?”。这种群通常有管理员维持秩序,禁止发广告的进来,买卖双方都是实打实的学生,彼此都放心。

说到怎么找到这些群,学生们自有门道。课间十分钟,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在走廊角落,互相推荐刚发现的资源群;或者体育课自由活动时,边打篮球边交换情报。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,比什么广告都来得管用。

藏在细节里的门道

你可能要问,这些学生为什么非要费这个劲?直接去书店买新的不就好了?这话说得在理,但实际情况是,有些教辅资料确实难买。比如去年市里组织的数学竞赛,那本指定参考书早就断货了。后来有个参赛的学生把做完的习题集转手,封面上还留着密密麻麻的解题笔记,愣是被五个同学争着要。

再说说价格,这才是关键。崭新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书店卖78块,学生之间转手通常只要30。对于零花钱有限的中学生来说,这个差价足够吸引人。我见过最会做生意的那个学生,他把历年期末试卷按科目整理成册,每份只收五块钱印刷费,一个月竟也卖出去四十多套。

老师们对这些事其实心知肚明,只要不过分通常不会插手。班主任李老师有句话说得在理:“学生们互通有无是好事,但得把握好度。要是把心思全放在倒买倒卖上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”

现在连家长们都开始关注这事。前两天开家长会,王阿姨还特意来找我,说她女儿通过同学介绍,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全套高叁复习资料。她说最初也担心孩子被骗,后来发现卖资料的是隔壁班学霸,笔记记得那叫一个详细,反而放下心来。

说到这里,我倒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。有些毕业生离校前,会特意把整理好的笔记留给学弟学妹。上个月高考结束,和龙一中的公告栏就贴出张启事:“免费赠送高叁生物笔记,需要的学弟学妹请联系”。这种传承,比单纯的买卖更多了份人情味儿。

说到底,学生们在这方面的创造力总是超乎大人想象。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,在校园里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小生态。不过话说回来,无论采用什么方式,最终目的都该是让知识流动起来,让学习变得更轻松些。毕竟谁也不希望,好好的资料共享,最后变成了纯粹的生意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