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阳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,德阳叁百元寻真情
德阳的夏夜总是来得特别迟,晚上七点多天空还泛着鱼肚白。老城墙脚下的梧桐树下,几个穿着工装的汉子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,烟头的光忽明忽暗。他们聊着今天工地搬了多少块砖,也聊起家里催婚的电话。
“叁百块能找到啥子爱情哦?”老张把烟头摁灭在水泥地上,“现在吃顿火锅都要两叁百。”他的工友嘿嘿一笑,露出被香烟熏黄的牙齿:“你懂个锤子,人家说的是那种...你晓得的那种。”周围响起心照不宣的笑声,惊起了树上打盹的麻雀。
街角转悠的深夜
我常在下夜班后绕到岷江路那边。凌晨的德华街还有几家亮着粉红色灯箱的发廊,玻璃门后面坐着玩手机的女人。她们的睫毛在屏幕光里投下长长的影子,有时候会抬头对路过的人笑笑。有次我听见两个女人在门口闲聊,穿红裙的那个说:“昨天有个学生娃,掏遍全身才二百七。”她的同伴撇撇嘴:“现在连学生都来找叁百块的爱情。”
这话让我在回家的路上想了很久。叁百块在德阳能做什么呢?约姑娘看场电影要八十,一杯奶茶二十五,要是去文庙广场吃小吃,一百块能让你撑到走不动路。但偏偏有人要把这笔钱和爱情扯上关系。
我家楼下报刊亭的老李说,前些年这条街可热闹了。那会儿服装厂的女工刚下班,叁叁两两站在街边等人请吃夜宵。“一碗担担面才五块钱,吃完就去江边散步。”老李扶了扶老花镜,“现在嘛...”他没往下说,只是摇了摇头。
城中村的灯光
有回我送喝醉的同事回家,误打误撞进了旌湖旁边的老小区。巷子窄得只能过一辆电动车,阳台上晾着的衣服滴着水。二楼传来夫妻吵架的声音,锅碗瓢盆摔得噼里啪啦。同事突然清醒了,指着那些亮着灯的窗户说:“你看,这里到处都是叁百块的爱情。”
后来我渐渐懂了。在德阳这样的小城,叁百块或许不是真的指这个数字。它是种隐喻,说的是那些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人,还想着用最少的代价,换一点温暖的念想。就像工地上的老张,他老婆跟别人跑了五年了,可他每个月还是会把叁百块钱汇到那个再也不会回复的微信账号。
旌江桥底下常有个卖栀子花的老太太,一朵五块钱。有次我看见个浓妆艳抹的姑娘蹲在摊前挑了整整二十朵,然后一朵一朵扔进江里。“去年这个时候,他每天买一朵送我。”她像是在对我说,又像是在自言自语。那天江风很大,把她的假睫毛都吹歪了。
在德阳寻找叁百块的爱情的人,或许从来不是在找爱情本身。他们找的是加班到深夜时的一碗热汤,是生病时有人递来的药片,是过年回家不用独自面对亲戚的拷问。这些零零碎碎的温暖,在有些人那里,恰好值叁百块钱。
如今我偶尔还会路过那些亮着粉红色灯箱的巷子,但更多时候会去文庙广场看老太太们跳广场舞。她们的舞步不太整齐,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。有时候我想,也许真正的德阳叁百元寻真情,就藏在这些晨光暮色的人间烟火里,藏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普通人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