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岩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百元情感在龙岩
龙岩的傍晚总是飘着股烟火气,老街的烧烤摊刚支起来,小芳就已经在等今天的第叁单了。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——又是那个熟悉的订单:从万达送到中山路,配送费刚好五块二。
她记得第一次送这单时还在纳闷,怎么有人天天点同一家奶茶,还非要指定骑手。直到第叁天,那个穿白衬衫的男生塞给她一瓶冰镇矿泉水:“你跑得满头汗,歇会儿吧。”后来小芳才知道,阿杰在广告公司做设计,总加班到深夜。
现在他们形成了种默契。阿杰会在订单备注里写“今天要叁分糖”,小芳就明白他今天压力不大;要是写着“老规矩全糖”,她会在袋子里多放两颗薄荷糖。有次暴雨天,小芳摔了一跤,奶茶洒了半杯。她咬着牙重新买了一杯送去,阿杰看见她手肘的伤,转身从屋里拿出医药箱。那天他们坐在楼道里,就着声控灯忽明忽暗的光,聊起了各自的老家。
原来阿杰也是农村考出来的,和小芳一样,在这座城市里像野草般生长。他说设计方案被否了七次,她说今天超时被扣了二十块。但奇怪的是,当小芳扶着电车准备继续接单时,突然觉得夜风没那么刺骨了。
这种微妙的情感,在龙岩的市井街巷里并不罕见。老城区那家修鞋铺的夫妻,每天收摊前会多留半小时,专给附近工地工人补劳保鞋。每次收十块钱,却总要顺手把鞋带换成新的。工地老王说,有回他随口提了句这鞋磨脚,第二天大嫂就塞了双棉鞋垫给他。
或许真正的温暖从来与价格无关。就像小芳现在车筐里常备的创可贴,是那次看见阿杰手指被图纸划伤后买的;而阿杰的抽屉里,不知何时多了盒胃药——有回听小芳说赶单没吃午饭,他记下了。
昨晚送完最后一单已经十一点,小芳在龙津河边停下电车。远处写字楼还有几扇窗亮着,其中一扇忽然打了叁下闪光。这是他们新发明的暗号,意思是“我下班了”。小芳举起车头灯画了个圈,远处传来轻轻的鸣笛声。夜风里飘来油炸糕的香味,她突然想起今天这单配送费,刚好凑满这个月租车的尾款。
生活或许就像龙岩九月的天气,时而暴雨倾盆,时而晚霞漫天。但总有人在计算器按完一百块的生活账本后,依然愿意留出五块二的温柔。这些藏在奶茶订单里的牵挂,缝在劳保鞋里的体贴,或许就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脉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