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品茶上课群辩辩,安庆茶道学习交流群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问:“有没有懂安庆茶道的朋友推荐个学习的地方?”底下评论七嘴八舌,最后还真有人甩了个群号过来——安庆品茶上课群辩辩。说实话,我当时心里也嘀咕,这线上群真能学到东西吗?可架不住好奇,还是扫码进了那个安庆茶道学习交流群。
进去头几天,我基本都在潜水。群里每天消息不断,但不像普通聊天群那样漫无边际。早上常有人分享当季的茶叶资讯,比如这两天就在说岳西翠兰的新茶到了;下午则常有老师傅发语音讲解冲泡技巧。最让我惊喜的是,群里时不时会组织线上品鉴会,几十个人同时泡同一款茶,然后在群里交流感受。这种氛围,倒真像是把茶室搬到了网络上。
从看热闹到品门道
记得有次群里讨论“如何辨别桐城小花的好坏”,我忍不住插了句话:“不就是看叶子绿不绿吗?”结果立马有位老师发来叁段视频:第一段是茶农在清晨采茶,露水还挂在叶尖;第二段是制茶师傅在锅里手工揉捻;第叁段才是成品的特写。他语音说道:“光看成品哪够啊,得知道这茶从前到后的故事。”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——原来品茶不光是舌尖的事。
后来我学着群里教的方法,真的去买了一两桐城小花。按照群里说的“先观形、再闻香、后品味”的步骤,慢慢体会。说来也怪,当你知道手里的茶叶经历过什么,喝起来的滋味真的不一样。那片子在杯中舒展的样子,仿佛能看见大别山间的云雾。
群里最活跃的王大爷是个退休教师,他总爱说:“咱们喝茶不能太功利,但也不能太随意。”他经常在群里纠正大家的泡茶习惯,比如水温不是越高越好,不同的茶要有不同的对待。有次我照着他说的方法调整了泡茶时间,原本略带涩味的茶汤果然变得甘醇起来。
现在这个安庆品茶上课群辩辩已经成了我每天必看的地方。不只是学技术,更多的是感受那种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。前几天群里还在讨论要不要组织线下茶会,虽然最后因为大家分布各地没能成行,但那种期待见面的热情,让冰冷的手机屏幕都温暖起来。
或许有人会觉得,在辩辩群里能学到什么真本事?但以我这几个月的体验来看,只要跟对了群体,网络也能成为传承茶文化的沃土。毕竟喝茶这件事,从来都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交流,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