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学生约伴叁小时百人昌邑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39:06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在朋友圈里,总能看到“昌邑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这样的消息刷屏。说实话,一开始我还挺纳闷的,这是要做什么呢?直到上周六下午,我也成了这百人中的一员。

那天阳光特别好,我们约在市民文化中心门口集合。远远就看见黑压压一片人,有认识的,但更多是陌生面孔。组织活动的同学手里举着个小旗子,正忙着清点人数。“还差几个,大家再等等啊!”他扯着嗓子喊,额头上都是汗珠。

原来是为了这个

等人到齐了,组织者小王站到花坛边上,拿着扩音器说明情况。原来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课的作业,他们小组想了个“城市记忆寻访”的活动。任务是分组走访昌邑的老城区,用叁小时记录下即将消失的老街景。

我分到第五组,组里有个女生特别活泼,她提议说:“咱们别光拍照,找老人家聊聊天怎么样?”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。说真的,要不是这次“学生约伴叁小时百人昌邑”的活动,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走进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胡同。

我们穿过青石板路,阳光从老槐树的枝叶间洒下来,特别好看。在一条叫“仁义胡同”的地方,遇到位正在晒太阳的老爷爷。听说我们是来做社会实践的学生,他特别热情,拉着我们讲这条街过去的故事。

老爷爷说,他在这住了六十多年,眼看着周围的楼房一栋栋建起来,就这条胡同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。“你们这些娃娃能来记录这些,真好。”他眯着眼睛笑,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。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这次“昌邑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的活动,意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。

不只是完成作业那么简单,更像是在和时间赛跑,把那些即将被遗忘的记忆碎片捡拾起来。我们组的同学都特别认真,有人拍照,有人录像,还有人仔细地做着笔记。

叁小时过得特别快,回到集合点时,大家都带着满满的收获。每个小组都在分享自己的见闻——有人找到了百年老井,有人记录下了传统手艺,还有人收集了不少老照片。那种热烈的气氛,真的让人感动。

组织活动的小王后来跟我说,他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同学响应。原本以为能凑够叁五十人就不错了,结果报名的人数远远超出预期。“学生约伴叁小时百人昌邑”这个想法,就这样变成了现实。

现在回想起来,这样的活动挺有意思的。既不是枯燥的课堂学习,也不是漫无目的的闲逛。大家在实践中互相学习,在交流中增进了解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青春记忆。

听说以后可能还会组织类似的活动,我已经开始期待了。这样的经历,确实比待在宿舍里刷手机要有意义得多。也许下次,我也可以尝试着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,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