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哪里有小巷子服务,眉山哪里有巷子服务
这两天和朋友聊天,说起咱们眉山的变化,高楼是越来越多了,街道也宽敞明亮。可朋友突然问了句:“你说,现在眉山哪里有小巷子服务呢?那些老巷子里,还能找到剃头、补鞋、改衣服的小摊吗?”他这一问,还真把我给问住了。
我琢磨着,是啊,小时候每条巷子都热闹得很。拐角王师傅的剃头摊子,一张椅子、一面镜,手艺那叫一个地道。李阿姨坐在巷口,一边纳鞋底一边和街坊聊天,谁家鞋子坏了都找她。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店,方便是方便,可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儿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这么一想,我倒真想起几个地方。在叁苏祠附近的老街区,往里走深些,还能看到些老手艺人。上个月我鞋跟磨坏了,就是在那儿找到一位老师傅给修好的。师傅说他在那巷子里修鞋叁十多年了,来的人都是老街坊。
要说眉山哪里有巷子服务,老城区那些还没完全改造的巷弄里,确实还藏着些宝贝。比如小北街往里拐的几条巷子,偶尔能看到改衣服的摊位;下西街附近有些老小区里,也能找到配钥匙、修家电的小铺子。不过这些地方都不太显眼,得慢慢找。
我前两天特意去转了转,还真在一条巷子里发现了个剃头摊子。老师傅说,他每天早上七点出摊,中午休息两小时,下午再到五点半。来理发的多是中老年人,就认他这个手艺。理个发才十块钱,比店里便宜多了,手艺还特别细致。
现在要找这些眉山哪里有小巷子服务的地方,确实得花点心思。它们不像以前那样随处可见了,大多躲在那些还没被拆迁的老巷深处。有时候走着走着,突然就能撞见一个缝补衣服的小摊,或者修自行车的铺子,那种感觉,就像发现了城市里的小秘密。
有位做缝纫的大姐告诉我,她在这个巷口做了二十多年,看着周边的楼房建起来又拆掉,她的摊子却一直没挪过地方。老顾客都知道在这儿找她,年轻人偶尔也会来改个裤脚什么的。“现在生意不如从前啦,”她边踩着缝纫机边说,“但总有人需要,我就还在这儿。”
说起来,这些小巷服务最打动人心的,倒不全是便宜或者方便,而是那种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。你去理发,师傅会记得你上次理的什么样;去修鞋,他会告诉你这鞋还能穿多久;去改衣服,她会给你建议怎么改最合适。这种人情味,是大商场里很难找到的。
我在想,也许再过些年,这些巷子里的服务会越来越少。城市总要发展,老巷子也会慢慢消失。但至少现在,如果你耐心去找,还是能在眉山的某些角落里发现它们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找到了城市的另一种节奏,缓慢、温暖,而又真实。
那天我从巷子里出来,手里提着修好的鞋,心里却莫名踏实。或许我们喜欢的不仅仅是这些服务本身,更是它们带来的那种与过去相连的感觉。在快速变化的城市里,这些小巷服务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锚点,让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