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耍女娃,东营游女趣
前两天刷朋友圈,看见老同学发了组在东营黄河边拍的照片。蓝天白云下,姑娘们赤脚踩在沙滩上,水花溅起老高,笑得那叫一个灿烂。底下有人评论:“这是哪儿?感觉不像东营啊!”老同学回得特有意思:“东营耍女娃,东营游女趣,这地界儿藏着不少惊喜呢。”
这话一下子把我拽回了记忆里。小时候总觉得东营嘛,除了抽油机就是盐碱地,能有什么玩头?可长大后慢慢发现,这座油城骨子里透着股倔劲儿——它偏偏要在工业底色上,画出几笔灵动的色彩。
湿地里的别样生趣
要说东营耍女娃最有意思的,还得是那些湿地公园。去年夏天跟着表妹去逛,她穿着碎花裙在木栈道上蹦跶,惊起几只白鹭。“姐你看!”她指着远处芦苇丛里扑腾的野鸭,“原来东营不只有石油,还有这么多活物呢!”
确实,在这片黄河冲刷出来的土地上,水鸟比我们更懂得怎么找乐子。姑娘们举着手机追拍鸟群,那兴奋劲儿,跟城里人逛商场完全两码事。有个大姐说得实在:“在这儿待半天,比做厂笔础还舒坦。”这话不假,湿润的风裹着青草香,确实能把人从琐碎日子里暂时捞出来。
老街巷的城市记忆
不过要说最有烟火气的,还得数老城区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。我常想,东营游女趣的妙处,就在于这种新旧交织的错落感。上个月碰见个画素描的姑娘,她坐在老茶馆门口写生,画笔下既有斑驳的砖墙,也有街角新开的咖啡店。
“您说怪不怪?”她边调色边跟我闲聊,“在这画了叁天,每回都有老人凑过来讲这条街的故事。”她笔下渐渐浮现出挑着担子卖豆腐脑的虚影,那是听来的旧时景象。现在这条街上,打扮时髦的姑娘和摇着蒲扇的老太太能在同一个摊位前挑水果,这种画面,别处还真不太容易见到。
有个开甜品店的老板娘跟我说了她的想法:“我们把店开在这儿,就是喜欢这种劲儿——既能让年轻人拍出好看的照片,又能留住老城的魂儿。”她店里的玻璃窗外,正好能看见磕头机在不远处起起落落。
说来也妙,在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里,姑娘们反而活出了另一种节奏。她们会在周末开车去海边赶集,就为了买刚上岸的梭子蟹;也会组队去参观科技馆,在航天展区摆弄模拟驾驶器。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,拼凑出东营耍女娃的真实模样——既接得住厚重的工业底蕴,也玩得转轻盈的生活情趣。
就像我那个爱摄影的朋友说的:“好的风景不都在远方,有时候就在你家后院,只是你还没用对的眼光去看它。”她现在专门拍东营的姑娘们,镜头里有在红滩涂上跳舞的少女,也有在傍晚广场教交谊舞的阿姨。她说这些画面里藏着这座城市的另一面,柔软,生动,等着人去发现。
所以啊,下次要是有人问起东营有什么好玩,别光提石油和黄河口。不妨说说那些在湿地观鸟的姑娘,在老街写生的学生,还有把甜品店开在磕头机旁边的老板娘。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,恰恰拼出了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