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民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,学生服务随传随到叁百元
最近在校园里,总能听到同学们议论着一个新鲜事——有个叫“新民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的服务在悄悄流行。说实话,刚听说时我还挺纳闷的,现在学生都这么会玩了吗?
那天在食堂碰见学弟小陈,他正拎着叁份外卖往宿舍楼跑。我拉住他问怎么回事,他擦着汗说:“帮隔壁楼几个考研学长带的,他们现在连食堂排队的时间都想省下来看书。”我这才注意到他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着新订单提醒。
这服务到底怎么运作
仔细打听才知道,这个学生服务随传随到叁百元,其实就是几个大叁学生搞的便民服务。不像是外面专业跑腿公司那么正式,更像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升级版。只要在群里发个需求,附近有空闲的同学就会接单。帮忙取快递、代买水果、临时占座,甚至帮忙去校门口接访客,各种琐事都有人愿意搭把手。
我好奇地问过组织者小林,为什么定价刚好是300块。他笑着说:“其实这不是固定收费,更像是个套餐概念。有人包月300块,每天帮忙带早餐;也有人一次性付300,委托帮忙完成一个月的图书馆占座。说白了就是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使用。”
记得上周下雨,我在教学楼门口遇到个浑身湿透的女生,她正焦急地看表。原来她接了代课订单,但突然接到面试通知。正当她左右为难时,另一个路过的同学主动提出帮她完成代课任务。这种互相体谅的场景,在这个自发形成的服务网络里还挺常见的。
现在很多同学都习惯在考前找这个服务帮忙带饭,省下排队时间多复习一会儿。特别是期末那几周,他们的订单量能翻两叁倍。有次我看到一个订单特别有意思:有个同学付了300块,请人每天监督他去图书馆自习——这服务内容真是越来越丰富了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会影响学习,组织者倒是想出了解决办法:接单数量每周有限制,而且不能耽误正课。这种自觉维护学习生活平衡的做法,让这个自发的服务能持续运转下去。
现在想想,这种新民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的模式之所以能被大家接受,可能就是因为它建立在同学之间的信任基础上。比外面商业平台多了一份人情味,又比纯粹帮忙多了一点激励机制。有时候我在想,这或许就是现代校园生活的一种新尝试吧。
前几天路过操场,听见两个大一新生在讨论要不要也加入这个服务团队。其中一个说:“既能赚点零花钱,又能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,我觉得挺值的。”另一个犹豫着说:“不过我担心时间安排不过来...”这种真实的纠结,恰恰说明同学们在尝试寻找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点。
看着这个由学生自发组织、自主管理的服务慢慢成型,不禁让人觉得,校园里永远不缺有想法的年轻人。或许明年这个时候,又会出现什么新的服务模式,谁知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