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这两天朋友圈都在传一件事,说溧阳有个初中生,花了整整八百块钱打了叁个小时的电话。刚开始听到这事,我第一反应是:这孩子是不是被骗了?
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这孩子叫小宇,今年刚上初二。他平时住校,周末才回家。那通天价电话发生在上周叁晚上,他用宿舍楼下的公用电话打给了外地打工的妈妈。小宇妈妈说,那天孩子一直在哭,说同学都买了新出的运动鞋,自己穿旧鞋被笑话了。
这通电话背后的故事
“妈,我真的受不了了。”小宇在电话里哽咽着说,“他们都说我这双鞋是地摊货。”电话那头,小宇妈妈心里像针扎一样。她知道儿子说的那双鞋,要一千多块,差不多是她大半个月的工资。
其实小宇家条件不算太差,但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一年也就回家两叁次。这通叁个小时的电话里,大部分时间母子俩都在哭。小宇妈妈说,这是他们今年说话说得最长的一次。
后来我问小宇,知不知道电话费那么贵?孩子低着头说知道,但就是舍不得挂。“妈妈在电话里给我唱了小时候常唱的摇篮曲,我已经叁年没听她唱过了。”
这件事在学校里传开后,班主任王老师做了个决定。她在班里组织了一个“亲情电话角”,每周叁晚上,住校的孩子们都可以用班里的座机免费给家人打电话。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改变,让班里好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都变得懂事了。
有个和小宇同班的女孩告诉我,她以前总觉得爸妈唠叨,现在每周等着打电话成了她最期待的事。“原来妈妈记得我所有喜欢吃的菜,连我不吃香菜这种小事都记得。”
小宇爸爸知道这件事后,特意请了叁天假回家。他带着小宇去买了新鞋,但不是之前想要的那双一千多的,而是选了一双叁百多的国产物牌。剩下的钱,他们一起去给妈妈挑了条丝巾。
现在小宇家有个新规矩:每周五晚上雷打不动要视频聊天,哪怕什么都不说,就看着各自忙活也挺好。小宇说,他现在终于明白了,有些东西比鞋子牌子重要得多。
这件事让我想起前几天在小区里,看到有个奶奶拿着智能手机在请教邻居怎么开视频。她说孙女去外地读书了,想学会视频好经常看看孩子。其实不管是八百块的电话费,还是学用智能手机,说到底都是想把那份牵挂传递出去。
溧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,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不太理智的消费行为,但仔细想想,这何尝不是孩子在用最笨拙的方式表达对亲情的渴望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