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义小粉灯一条街,遵义小粉灯街区风貌
说起咱们遵义,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会议会址,是赤水河,是酱香酒。但你要是问起本地人,尤其是那些在老城区生活久了的老遵义,他们八成会跟你提起另一个地方——那条有着温暖记忆的小粉灯一条街。
这条街啊,具体从哪年哪月开始有的,好像没人能说得特别清楚。它就那么悄无声息地,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生长了出来,成了几代人共同的生活背景。白天路过这里,你甚至会觉得它有点普通,甚至陈旧。两旁的店铺卖着些日用杂货,老人们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,下着象棋,聊着家长里短。
一盏灯,一段旧时光
可一到傍晚,就大不一样了。天色将暗未暗的时候,沿街的家家户户,窗口、檐下,便会次第亮起一盏盏粉色的灯。那光啊,不是刺眼的白,也不是暧昧的红,而是一种柔和的、带着点暖意的粉。灯光晕染开来,连带着整条街的空气都变得软绵绵的。你说它是一条街,倒不如说它像一个老邻居,用这种方式,默默地迎接着每一个归家的人。这种独特的遵义小粉灯街区风貌,在外面可是见不到的。
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附近,放了学总爱和小伙伴在街上追逐打闹。那时候觉得这粉红色的灯光是天经地义的存在,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。直到后来去外地读了几年书,再回到这里,走在熟悉的街道上,被这温柔的灯光包裹着,心里头才猛地涌上一股说不清的踏实感。哦,原来这就是家乡的味道。
街角那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米粉店,陈老板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大半。他一边麻利地给我烫着米粉,一边用带着浓厚遵义口音的话说:“这灯啊,亮着亮着,就亮成习惯了。老街坊们看见这光,就知道家快到了,心里就安了。”说完,他习惯性地往我碗里多舀了一勺肉沫。这种人与人之间不经意的温情,或许就是这条街真正的灵魂。
新与旧,在这里交错
时代总是在变的,这条小粉灯一条街也不例外。这些年,街上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。有装修别致的咖啡馆,有年轻人开的潮流小店。有意思的是,这些新来的店铺,似乎也入乡随俗了。你能看到,在极简风格的咖啡店橱窗里,同样亮着一盏小小的、粉色的灯,与整条街的氛围融合得天衣无缝。这算不算是一种默契呢?
当然,也有让人唏嘘的时候。去年,街尾那家老式理发店关张了,老师傅跟着儿子搬去了省城。经过那里时,晚上那片区域会暗下去一块,老邻居们走过,都会不自觉地说一句:“嘿,这儿少了一盏灯。”你看,这灯,早已不只是照明工具,它成了街坊们生活中的一个念想,一个坐标。
有时候晚上没事,我会特意绕点路,从这条街走过。不急不躁,就那么慢慢地走。看着灯光下摇曳的树影,听着小店里传出的隐约谈笑声,闻着空气中混合的食物香气。这条街就像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,它不张扬,不浮躁,就那么稳稳地立在那里,用它的方式记录着生活的琐碎与真实。这迷人的遵义小粉灯街区风貌,恰恰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。
路灯的光和家家户户窗子里透出的粉光交织在一起,在地上拉长出交错的人影。一个母亲牵着刚放学孩子的手,轻声问着今天学了什么;几个刚下班的年轻人,说笑着钻进常去的小馆子。生活,在这里呈现出它最本真、最踏实的样子。这条街的故事,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就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寻常片段,但正是这些片段,组成了我们称之为“生活”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