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远品茶上课群辩辩,清远品茶学习交流群辩辩
最近总听茶友念叨,说想找个能踏实学茶的地方。光是看视频总觉得隔着一层,手法对不对也没人指点。这让我想起以前加过的一个群,叫清远品茶上课群辩辩,那氛围还真有点儿意思。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犯嘀咕,网上教茶的群那么多,这个能有什么不同?进去待了几天才发现,这里不像有些群整天刷屏广告。每天早上都有老茶客分享当季适合喝的茶,比如这两天天气燥,就有人提醒大家可以试试陈年白牡丹,润而不寒。
记得有次群里开课,讲师是位做了叁十多年茶的老师傅。他不用那些玄乎的术语,就端着盖碗现场冲泡,镜头对着手上动作。怎么温杯,怎么注水,手腕要怎么转,看得清清楚楚。讲到注水手法时,他特意放慢动作:“水要沿着杯壁下去,别直冲茶叶,就像这样...”后面跟着十几个人同时练习,有人把照片发到群里,老师挨个点评。
茶香里的交流
清远品茶学习交流群辩辩最难得的是,这里不搞高高在上那一套。昨天还有个刚入门的小伙子怯生生地问,为什么他泡的岩茶总是发苦。马上就有四五个茶友出来支招,有的说可能是水温太高,有的提醒他出汤要快,还有个大姐特别热心,把自己记录的时间温度对照表发了出来。
这种随时随地都能提问的氛围,让很多原本不好意思开口的人都愿意尝试。上个月,群里组织了个“七日打卡”活动,要求每天用同一款茶练习,记录每次调整参数后的口感变化。才过了叁天,就有人惊喜地发现,原来只是调整了注水高度,茶汤的香气层次就明显不一样了。
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快,能静下心来泡杯茶都不容易。但这个群倒是给了我启发——学习喝茶未必非要正襟危坐,关键是要找到能互相提醒、彼此鼓励的同伴。有时候晚上加班累了,看到群里还在讨论今天的茶席布置,忍不住也会给自己泡上一杯。
最近群里在传,说要组织一次线上的盲品会。已经有不少人报名了,据说准备的茶样都很有特色。我倒挺期待这个活动的,不是非要品出什么名堂,就是喜欢那种和懂茶的朋友一起切磋的感觉。毕竟喝茶这条路,有人同行总是更温暖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