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格里拉约茶上课,香格里拉品茶学习
你有没有想过,在香格里拉这样的地方,除了看雪山逛古镇,还能做点什么特别的?前阵子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,他报名参加了一个香格里拉约茶上课的活动。我当时就纳闷了——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叫上课呢?
带着满肚子好奇,我跟着他去了当地藏民家的二楼茶室。木屋里飘着酥油和茶叶混合的香气,穿藏袍的阿姐正在往铜壶里掰茶饼。她笑着说:“我们这儿喝茶可不光是解渴呀。”接着把冒着热气的茶碗推到我面前,“先尝尝看,能喝出几种味道?”
茶碗里的雪山与草原
我抿了一口,这茶和平时喝的完全不一样。刚开始是普洱的醇厚,慢慢品出淡淡的松烟香,最后喉咙里居然留着青稞的甜味。阿姐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配方,每年收完青稞,都会取最饱满的麦粒炒香,和存放叁年的茶饼一起煮。
她边示范煮茶步骤边解释:“香格里拉品茶学习不是死记硬背,是要用舌头记住土地的味道。”她让我们轮流尝不同寨子的茶叶——来自梅里雪山的带着清冽,澜沧江畔的带着水汽,草原深处的则混着野花香气。真的,每款茶都在讲述它生长的环境。
有个从成都来的姑娘突然说:“这比我上过的所有品茶课都有意思!”阿姐眼睛弯成月牙:“因为我们不是在教茶,是在教怎么听懂大山的语言。”
铜壶里煮的是时光
最打动我的是听阿姐讲她奶奶煮茶的故事。以前转场放牧,奶奶总要在清晨煮一大锅茶,往里面加盐巴、酥油和炒面。她说那时候的茶是“会走路的茶”,跟着牦牛队从云南走到西藏,路上结识不同的人,茶的味道就越煮越丰富。
现在生活方便了,但这种香格里拉约茶上课的传统却保留下来。阿姐说现在年轻人总盯着手机,反而更该坐下来好好喝碗茶。她教我们怎么用手指感受茶杯的温度,怎么从茶汤颜色判断火候,这些细碎的小窍门,都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。
那天我们围坐在火塘边,从午后喝到日落。茶添了叁四轮,话也越说越热闹。有个大哥开玩笑说:“这哪是喝茶啊,简直是在喝整个香格里拉。”
临走时阿姐给我们每人包了一小袋茶饼,嘱咐道:“回家想这里的时候,就煮一壶。水开的咕嘟声,会带你们回来。”现在每次我泡这个茶,氤氲的热气里总能看见那座木屋,和木屋里真诚的笑脸。
如果你也去香格里拉,不妨找个当地人问问哪里可以约茶。这趟香格里拉品茶学习的经历,说不定会成为你旅途中最温暖的记忆。毕竟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,连喝茶都变成了与自然对话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