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清同城喝茶上课,福清本地品茶学习交流
福清人的茶桌就是教室
前两天路过龙江河边,看见几个老依伯坐在榕树底下泡茶。那个小茶盘都快摆到路沿上了,他们倒是不慌不忙,一边冲水一边聊着今年的龙眼收成。我站着看了会儿,突然觉得这场景特别福清——没有什么正经茶室,随处支张桌子就能开讲,说的都是最接地气的生活经。
你说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福清同城喝茶上课?反正我认识的福清人,几乎没有不靠喝茶来长见识的。刚搬来的年轻人可能不懂,总觉得要去报个班才算学习。其实啊,咱们福清人早就把课堂搬到了茶桌上。
我表弟去年从外地回来,想学着做海鲜生意。他爸直接把他拎到镇上老茶铺,连着喝了半个月的茶。你猜怎么着?现在说起行情门道,比那些做了十年生意的人还明白。这种福清本地品茶学习交流,可比看什么教材都管用。
记得我第一次去这样的“茶桌课堂”,是个周末的早晨。街角那家茶叶店门口,五六个人围坐着,正在说开小吃店的事。穿格子衫的大哥讲他怎么选店面,旁边阿姨马上接话:“你这个水电要重新排,我亲戚开过店,我知道。”说着就掏出手机找电话。那热乎劲儿,就像在帮自己家办事。
现在年轻人也学着老辈人的法子。我有个朋友搞了个“周末茶会”,每次约在不同的茶馆。上周他们聊短视频拍摄,这周可能在说怎么腌酸菜。你说奇怪不?明明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,在茶香里都能聊到一块儿去。
前两天还听说,有家新开的茶室搞起了“技能交换”。你会修电脑,我会做鱼丸,咱们边喝茶边互相教。这种福清同城喝茶上课的新玩法,倒是挺对年轻人胃口的。既不用花大钱去报班,又能实实在在学到东西。
不过要说最让人怀念的,还是小时候在爷爷家天台上的夏日茶叙。左邻右舍搬着竹椅上来,摇着蒲扇喝茶纳凉。大人们说着家长里短,我们小孩就在旁边跑来跑去。那些对于节气农事、人情往来的道理,不知不觉就跟着茶香飘进耳朵里了。
现在生活节奏快了,但福清人这个习惯倒是一直留着。可能正是因为这样,咱们这儿的新鲜事总是传得特别快。谁家孩子考了好学校,哪条街要改造,甚至哪个摊位的海蛎饼特别酥,只要坐下来喝两泡茶,什么消息都灵通了。
有时候想想,福清本地品茶学习交流这事儿,妙就妙在它不是正儿八经的教学。没有固定的老师学生,今天你教我,明天可能就换成我教你了。喝着茶聊着天,知识就这么流动起来,像茶水在杯子间传递那样自然。
所以啊,要是你也想在福清长点见识,别光盯着手机电脑看。找个茶座坐下来,听听旁边人在聊什么。说不定哪句话就成了你的生意经,哪个故事就解了你的烦心事。这杯茶里的学问,可深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