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昌品茶上课工作室,乐昌茶艺课堂学习坊
最近路过老街,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家"乐昌品茶上课工作室",门脸上还挂着"乐昌茶艺课堂学习坊"的牌子。说真的,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特别,既像是教泡茶的地方,又带着点儿老茶铺的烟火气。
推开门,满屋子茶香扑鼻而来。穿着棉麻围裙的茶艺师正在给几位客人演示怎么泡凤凰单丛,她边烫茶杯边说:"水温要控制在95度,先闻干茶香,再品茶汤韵。"有个大姐学得特别认真,还掏出小本子记笔记。我在旁边看着,突然觉得这样的场景真惬意——不像是上课,倒像是老朋友聚会。
从茶小白到入门选手
工作室的王师傅告诉我,很多人刚开始都觉得茶道太高深,什么"关公巡城""韩信点兵"的,听着就头大。所以他们特别设计了入门课,就教最实用的:怎么选茶叶、怎么控制水温、怎么辨别常见的六类茶。"有位退休教师来了叁次,"王师傅笑着回忆,"现在都能品出不同山场水仙茶的差别了。"
说起来,我特别喜欢他们不搞玄乎的那套。有次看见个年轻人问:"是不是必须用紫砂壶?"茶艺师直接说:"家里玻璃杯照样能泡好茶,关键是茶叶量和浸泡时间。"这话实在,让人听着就舒服。
墙边摆着好几个茶叶罐子,贴着 handwritten 标签:桐木关红茶、狮峰龙井、十年陈寿眉... ... 每次来都能尝到新鲜口味。上周他们还办了场漳平水仙品鉴会,二十多人围坐长桌,七泡之后茶香依旧,有个茶友连说找到了小时候喝到的味道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现在人总说生活节奏快,但在这儿总能看见慢下来的样子。常来的李姐说,她每周叁下午雷打不动要来上课,"在这儿的两个小时,手机调静音,纯粹就是给自己泡杯茶。"她说有回学着用盖碗泡岩茶,不小心烫了手,反而笑了:"这提醒我要更专注当下。"
工作室最近还添了张长木桌,专门用来做茶叶审评。玻璃茶杯摆成一排,同样的茶叶用不同水温冲泡,香气滋味立见高下。有个做设计的小伙说,在这学会了"看叶底",现在买茶叶再也不怕被忽悠了。
黄昏时分最是热闹。下班的白领、放学的大学生都会顺道过来坐坐。有时茶艺师会即兴演示宋代点茶法,茶筅击拂茶汤的沙沙声特别好听。窗外车水马龙,屋里茶烟袅袅,仿佛两个世界。
记得有回碰到位老茶客,带着自己收藏的九十年代普洱来分享。大家传看那块油亮的茶饼,他小心地掰下一角,紫砂壶里慢慢焖泡。当琥珀色的茶汤倒入品茗杯时,整个房间都安静了——那种陈香,真的会让人想起岁月的样子。
其实要说这儿最特别的,倒不是教了多少茶知识,而是给了大家一个放下匆忙的理由。就像那位茶艺师常说的:"喝茶不必太讲究,但要对得起这片叶子。"每次端起茶杯,看着水中舒展的叶片,都觉得是在和自然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