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池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河池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是卖东西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4:53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河池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

昨天还有个河池的老乡跟我唠嗑,说刷微信附近的人总碰到些奇怪账号。头像是风景照,名字挺正常,可一打招呼就发商品图。他挠着头问我:这些人到底是普通网友还是做生意的?其实这事儿吧,还真有几个门道。

首先看对方资料卡。要是个性签名里带着“欢迎咨询”“新品到货”这类字眼,八成是在引流。我有次见个签名写“河池特产当日送达”,点开朋友圈果然满屏金城江糯米脐橙和巴马火麻油,连定位都挂在农批市场附近。

朋友圈内容更是藏不住。普通用户顶多发些生活片段,但商家账号往往连着几十条都是商品展示。上周我刷到个账号,前叁条是环江香猪腊肉,后五条是宜州桑蚕丝被,翻十分钟都看不见半张自拍——这密度还不够明显吗?

聊天方式也很关键。正经网友通常会先问“你是河池哪儿的”,但商家常用固定开场白。有天我刚通过好友申请,对方秒回“亲看看我们今天推荐的罗城野生毛葡萄酒”,配上叁张不同角度的产物图,这流程熟练得跟客服系统似的。

现在有些商家会伪装成普通用户。上周遇到个说自己在金城江开奶茶店的,聊了两句就问要不要办会员卡。还有次碰到账号声称是都安瑶族绣娘,结果朋友圈全是机械生产的刺绣批发包邮,这反差确实让人哭笑不得。

其实在河池这样熟人社会特征明显的城市,微信社交本身带着地域特色。很多本地商家发现用附近的人功能,比开网店更容易获取街坊信任。就像我楼下水果店老板,现在每周通过微信给老顾客发当季的南丹黄梨和天峨珍珠李,比守摊子卖得还快。

要是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不妨多观察几天。真正做长期生意的账号,会持续更新河池本地商品。而临时号往往活跃几天就停更,这种就要多留个心眼。毕竟咱们用微信附近的人,本意是想认识些同城朋友,要是变成逛菜市场就没意思了对吧?

话说回来,现在河池不少实体店确实靠这个渠道揽客。我认识个东兰县开粉店的妹子,每天午市前用附近的人发当天的切粉调料照片,还真带来不少新客。这种带着地域特色的经营方式,倒成了咱们这儿的移动小商圈。

所以下回在河池刷到附近的人,先别急着点添加。看看资料卡有没有商业气息,翻翻朋友圈是不是商品刷屏,聊两句观察对方反应。这些细节就像瑶锦上的纹路,多瞧几眼就能看出门道。毕竟在桂西北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,真诚可比生意重要多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