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武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校园茶香伴读时光
清晨六点半的邵武,总能在街角看见些背着书包、端着茶杯的学生。他们叁叁两两走在青石板路上,保温杯里飘出铁观音的清香,倒比咖啡店门口的香味更让人醒神。
这是我们这儿学生独有的生活方式。你可能会好奇,这群年轻人怎么把喝茶变得像喝水一样平常?其实这要从小城的茶文化说起。
茶香里的晨读时光
赶早课的路上,总能遇见隔壁班的林小雨。她那个印着卡通图案的保温杯里,永远装着父亲清晨现泡的正山小种。“我爸说红茶暖胃,早上喝最合适”,她说话时眼镜片上还沾着晨露。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掀杯盖声,成了早自习独特的背景音。
有意思的是,连老师都默许了这种习惯。语文课代表每天会多带一罐茶叶,就放在讲台抽屉里。谁要是上课犯困,随时能去接点热水泡一杯。有回数学老师还打趣:“咱们班期末考试该不会要考茶道吧?”
茶杯里的青春记忆
高二那年冬天,我们班突然兴起了“茶叶交换”活动。家住武夷山脚下的同学带来大红袍,城东的同学贡献白茶,倒像是把地理课搬到了课间十分钟。最难忘的是班长用零花钱买了套简易茶具,每逢大考前,我们就在走廊尽头摆开阵势。滚水冲下去时蒸腾的热气,能把紧张情绪都融化在茶香里。
记得有次月考失利,我盯着试卷发呆。同桌什么也没说,只是把她的杯子推过来。杯底沉着几片舒展的碧螺春,像极了我们正在缓缓打开的人生。
这种邵武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传统,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成了校园里不成文的规矩。新生入学第一个月,总能看见学长学姐耐心教他们如何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。图书馆的阿姨甚至专门划出了“品茶区”,免得热茶洒在书本上。
去年校庆时,毕业十年的学长回来看老师,随身还带着那个磕掉漆的茶杯。他说现在在公司熬夜加班,还是习惯泡杯家乡的岩茶。原来有些味道啊,早就渗进了骨子里。
窗外又飘起细雨,教室里氤氲的茶香混着书页的味道。不知道多年以后,当我们在某个城市匆匆赶路时,会不会突然想念这个捧着茶杯奔跑的年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