濮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150元的温情故事
那年冬天特别的冷,濮阳老城区的巷子口总飘着烤红薯的香气。我就是在那里遇见李大爷和张奶奶的。
说起来也巧,那天我为了躲雨钻进这条窄巷,恰好看见他俩挤在一把旧伞底下。李大爷高高举着伞,自己半边肩膀都淋湿了,却把伞全倾向张奶奶那边。“你这老头子。”张奶奶嘟囔着,悄悄把伞推回去。这个瞬间,被我这个路人看在了眼里。
150元的约定
后来熟了我才知道,他们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——每月15号,李大爷都会揣着150元钱,带张奶奶去巷子深处那家牛肉面馆。老板娘说,这习惯保持了整整十二年。面12元一碗,剩下的钱刚好够买一袋张奶奶最爱的糖炒栗子,再给李大爷添二两白酒。
“年轻时穷啊。”李大爷抿了口酒,“结婚那天就说,等以后有钱了,天天带她下馆子。”结果等了一辈子也没发大财,最后就变成每月这顿150元的牛肉面。张奶奶在旁边笑,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花。
这条濮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从来不需要山珍海味。对他们来说,能一起坐在热乎乎的面馆里,就是最好的日子。这让我想起现在很多年轻人,总觉得爱情非得要999朵玫瑰,要奢侈的礼物。可真正的深情,有时候就藏在这碗冒着热气的牛肉面里。
藏在细节里的温柔
有次张奶奶腰疼病犯了,李大爷早上五点就去排队买膏药。回来后蹲在床边,小心翼翼地给她贴上,还轻轻吹着气问:“疼不疼?”那个画面让我愣在门口,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相濡以沫。
他们住的屋子很小,家具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式,但窗台上总养着几盆茉莉。夏天开花时,满屋都是香的。张奶奶说,这花香比什么香水都好闻。李大爷就在旁边点头,眼睛却看着她。
这样的濮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每天都在上演着。没有轰轰烈烈,只是把对方放在心上,把日子过成诗。你说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小巷150元的温情故事?
现在年轻人总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。可爱情从来都在那里,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。它可能是一起还房贷的默契,是深夜留的那盏灯,或者就像李大爷张奶奶这样——是每月那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。
前两天我又遇见他们。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李大爷一手拄着拐杖,另一只手紧紧牵着张奶奶。他们的脚步很慢,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。这条走了大半辈子的巷子,见证了他们所有的柴米油盐,也见证了这份平淡却珍贵的深情。
巷子口那家牛肉面馆还开着,老板娘说会一直开下去。我想,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——简单,长久,暖胃又暖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