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尾泄火的小巷子,汕尾老街的烟火巷弄
巷口那碗牛肉饼汤
说来也巧,第一次走进汕尾泄火的小巷子,是因为追着一股香味。那是下午四点多,太阳还斜斜地挂着,把老房子的影子拉得长长的。巷口有位阿伯摆着个小推车,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正是牛肉饼汤的香味。我忍不住要了一碗,就站在巷口的石阶上吃。阿伯话不多,只是在我吃完时说了句:“这条巷子啊,老汕尾都叫它‘泄火的小巷子’,夏天特别凉快。”
我这才仔细打量起这条巷子。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南洋风格骑楼,墙皮斑驳的地方露出青砖,爬山虎郁郁葱葱地垂下来。巷子不宽,大概并排走叁四个人就差不多了,地面铺着青石板,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奇怪的是,一走进来,确实感觉比外面凉快不少,仿佛有股看不见的风在流动。后来听巷子里的老人说,这巷子的走向正好顺着海风,两边楼房又高,形成了天然的穿堂风。
往深处走,汕尾老街的烟火巷弄渐渐热闹起来。有个阿姨在自家门口摆了个竹筛,正在晒虾干;隔壁的阿公坐在藤椅上,慢悠悠地修补渔网。再往前,是家做了叁十多年的甜汤店,老板娘认得每个熟客,见到我就笑着说:“新面孔啊,试试我们的绿豆汤?降降火。”我这才明白,“泄火”不只是说这里的凉爽,更是说这种慢悠悠的生活能让人心静下来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巷子中间那棵大榕树,怕是有上百岁了。树下摆着几张石凳,几个老人家正在下棋。我凑过去看了一会儿,他们也不介意,还给我讲起这条巷子的故事。说以前渔民出海回来,都喜欢从这里走,因为凉快;后来慢慢就成了街坊邻居聚会的地方。现在虽然年轻人大多搬出去了,但老人们还是保留着这个习惯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不是那种很亮的路灯,而是各家各户门口挂着的灯笼,还有店铺里透出的暖光。甜汤店的老板娘开始在门口摆小桌子,熟客们陆陆续续来了,不像是在消费,倒像是来邻居家串门。我又要了碗甜汤,坐在那儿听他们聊天,说今天的鱼市,说孩子们的工作,说台风可能要来了。
离开的时候,我又经过巷口,卖牛肉饼汤的阿伯正在收摊。他看见我,笑了笑说:“这条泄火的小巷子不错吧?”我点点头。确实,在这里待了半天,感觉整个人都静下来了。不是说这里有多特别,就是那种很踏实的生活气息,让人不自觉地慢下来。我想,这就是汕尾老街的烟火巷弄最迷人地方吧,它不着急,就这么日复一日地,用最平常的方式抚慰着每个走过的人。
后来我又去过几次,有时是特意绕道过去吃碗甜汤,有时只是匆匆穿过。但每次走进那条巷子,都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凉意,不是空调那种冷,是带着海风和绿植清香的凉。而那些熟悉的面孔,也总是在那里,过着他们的日子,不急不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