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长喝茶上课群,天长品茶学习班
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悄悄加入了一个叫“天长喝茶上课群”的小圈子,每次问他们在干嘛,都神神秘秘地笑着说“在学习呢”。这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喝茶就喝茶,上课就上课,这两件事怎么能凑到一块儿?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也加入了“天长品茶学习班”。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,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木桌上,十来个人围坐在一起,面前摆着茶具和笔记本。老师是个穿着棉麻衬衫的年轻人,他一边温杯烫盏,一边跟我们聊着茶叶的故事。没有讲台,没有投影仪,只有茶香袅袅和轻松的氛围。
当茶杯遇见课本
你可能会想,这不就是茶艺课嘛。还真不是。在这里,泡茶成了学习的“伴奏”。我们这期正在读一本对于宋代美学的书,每次先由一位同学分享章节内容,接着老师会挑选与之相配的茶叶。记得读到“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”那章时,老师特意选了武夷山的大红袍。他说,你们尝尝这岩骨花香,是不是能感受到宋人笔下那种“格物致知”的韵味?
说来也怪,平日里看书容易走神的我,在茶香的陪伴下,那些文字好像活了过来。轻啜一口茶,再读几行字,知识和滋味在舌尖上奇妙地融合。有个做设计的同学说,她在这里找到了配色灵感;还有个程序员大哥说,这种学习方式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。
其实细想,“天长喝茶上课群”最妙的地方,就是它把学习这件事从严肃的课堂搬到了生活的场景里。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,而是在品茶的过程中,自然而然地交流想法。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争论起来,老师就会笑着给大家续茶,说“先喝口茶,慢慢聊”。
不只是喝茶,更是交心
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周的活动。那天下着细雨,本以为来的人会很少,结果大家都准时到了。那天我们没按计划读书,而是围坐在一起,听一位阿姨讲她年轻时在茶山工作的故事。她说那时候条件艰苦,但每到采茶季节,整个山村都弥漫着茶香,那种味道至今难忘。
在“天长品茶学习班”,每个人既是学生也是老师。我们聊茶叶,也聊生活;学知识,也分享经历。那个做设计的同学后来真的用茶色系完成了一套作品,还在群里发照片跟大家分享喜悦。这种相互滋养的关系,或许才是这个群体最珍贵的部分。
现在每次看到“天长喝茶上课群”有新活动通知,我都会第一时间点开看看。倒不是单纯为了学什么具体知识,而是开始享受这种慢慢学习、细细品味的过程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静下心来,一边品茶一边读书,实在难得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学习也是如此。在“天长品茶学习班”,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泡好一壶茶,更学会了如何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每次活动结束,大家都不急着离开,而是继续喝着茶,聊着天,直到月色初上。这种不着急的感觉,真好。